徐州睢宁县魏集镇:西瓜“三本经”助农“甜蜜收”
2025-02-20 13:5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郭老师,您看瓜棚的温度还要升几度?”“现在是抽蔓期,20摄氏度是最合适的温度,可以掀掉一层‘膜’。”

2月20日一早,室外零下2摄氏度,而睢宁县魏集镇乔单村种植大户邢培元的西瓜大棚里却温暖如春。嫩绿的西瓜苗呈现出青翠挺拔的姿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魏集镇农业农村办高级农艺师郭延斌正在对瓜农开展瓜苗“保温”等技术指导。

魏集镇地处黄河故道两岸,地势高亢,拥有悠久的西瓜种植历史,素有“西瓜之乡”美誉。如何念好西瓜“致富经”,打好产业“富农牌”?近日,记者走进瓜棚,对话多位种植大户与农技专家,解密西瓜成为魏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利器”背后的高质量发展内涵。

科技引领“种植经”

种瓜要想卖出好价钱,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魏集西瓜的种植从去年11月便已经开始,育苗栽植、棚膜保温、施肥授粉,每一个环节的技术条件都要求严格。大棚内的种植温度白天需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夜间则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每亩地最多栽种900棵瓜苗,以确保西瓜的品质与产量。

“为了预防根腐病、立枯病等病害,我们还采用了嫁接技术。”郭延斌介绍。低温过后,西瓜长到鹅蛋大小时,就需要施用膨果肥,并确保充足的水分供应。

“我们家种的是‘嘉年华5号’西瓜品种,采用6层‘骄阳膜’大棚覆盖技术,还施用了有机肥和微量元素,确保西瓜无公害。”东朱村西瓜种植大户张广友说。

经过几十年的摸索,魏集瓜农们在种植品种、种植技术和发展观念上,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魏集镇每年都会从省农科院和各地引进一些比较优良的特色西瓜品种进行种植,以顺应市场多样化需求。

质量为本“品牌经”

“今年的头茬西瓜4月初就能下来,亩产约6000斤,预计一亩地的收入差不多能有2.4万元!”马王村西瓜种植大户王清信心满满地说。

王清是魏集镇知名的西瓜种植户,他种植的西瓜因皮薄肉厚、甜度高而广受好评。“魏集西瓜根本不愁销路。估计到3月底,西瓜还没收获就会被各地的瓜商提前预订完。”王清表示。

魏集镇高度重视西瓜品牌建设,近年来,不断推进西瓜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睢宁县魏集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的“特蜜”西瓜、“魏集西瓜”等品牌先后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从2021年至2023年,魏集镇连续3年荣获江苏省“好西(甜)瓜”金奖,主打品种“嘉年华5号”“京欣”“美都”等早熟西瓜品种经济效益稳定。

合作社带动“富农经”

“去年年初,我加入了魏集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帮助下,承包了2个大棚种植西瓜,当年就赚了3万元。今年,我又承包了2个棚,预计收入能达6万元。”合作社成员王硕说。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西瓜收完后,合作社接着种植四季豆等蔬菜。不仅增加合作社的收入,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魏集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西瓜产业的发展,聚焦现代农业强镇发展定位,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发展大棚蔬菜、西(甜)瓜、菌类等特色产业种植。通过小田并大田、‘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促进农民‘甜蜜’增收。”魏集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亮表示。

念好种植经、品牌经、富农经,魏集西瓜年产值达3亿元,带动近4000人就业。

赵亮说,下一步,魏集镇将加快西瓜适宜品种的示范推广,推行绿色化、集约化、高效化生产模式,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和技术创新投入,通过技术培训、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西瓜种植技术水平,因地制宜,做大做强西瓜产业,用小产业撬动大发展,助力农民致富增收。(郝力 武佩剑 冯威 陈士洲)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