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巧的线路设计、热闹的现场互动、别致的线下“团咖”……逛完徐州“老院子里来了新青年”青年学习社线路,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翟家大院撕纸项目传承人翟天麟总觉得意犹未尽,想着有机会一定“二刷”。翟天麟从网上了解到相关信息,起初以为是传统的研学线路,周末来打卡青年学习社线路后,想法便完全改变了。
为进一步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团市委紧贴青少年喜好,依托本地资源禀赋,从解说、观感、体验等多角度,加强青年学习社线路建设,融入更多青年元素,努力让有意义的线路更有青年味。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3条青年学习社线路,覆盖各县(市、区)。
青年学习社线路和一般的研学线路有何不同?它是如何走进青年的视野、为年轻人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的呢?
创新探索,引发情感共鸣
新青年带火老院子,老手艺传出新故事。青砖黛瓦,镌刻着徐州的记忆。青年们走进祠堂院、翰林楼,和历史先贤对话,聆听两百年翰林府邸的故事,感受历史文化的积厚流光……云龙团区委推出的“老院子里来了新青年”青年学习社线路自推出以来就收到许多年轻人的好评。
“老院子里来了新青年”青年学习社线路选择崔焘故居,搭配角色扮演、情景剧、现场体验等各种符合青年人喜好的方式,一步一环紧扣主题,沉浸式将现代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传播新兴文化价值,通过青年力量构建潮流艺术世界,将其打造成为适合青年观摩学习、亲身体验的学习社线路。
该线路团委负责人表示:“青年学习社线路打破传统课堂模式,将学习场景从教室延伸至更广阔的天地,通过创新的空间设计和互动体验,精准对接青年需求,激发学习热情,确保每位青年都能在参与中收获成长。”
互动体验,强化思想教育
泉山团区委的“人民的线路”青年学习社线路为青年研学提供了沉浸式的互动体验。走进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通过情景剧场、故事分享、座谈交流等形式重温淮海战役记忆。
“能亲身体验到小推车,真是不虚此行!”刚刚在支前小道体验完小推车实物的张艺楠感慨道。通过实景体验小推车运送物资,青年们深刻体会到了支前民工运送弹药与物资的奋斗与艰辛;通过参与穿过弹孔的凝望、“十人桥”水温重量、66个瞬间音频、我想对你说的互动项目,近距离观看情景剧表演。还有聆听支前三宝狗皮、蓑衣、葫芦瓢的故事等,都让青年们深切感悟到淮海战役革命精神,体会到人民战士不怕困难、团结协作、坚决完成任务的革命精神和顽强意志。
“之所以设置情景剧场、实景体验等项目,就是为了能让青年近距离感受到作战时的真实氛围,明白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挺膺奋进的时代担当。”泉山团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渠思齐在丰县“传承红色血脉·回望百年征程”中担任线路讲解员。她说:“在讲解红色线路的过程中,让我更加深刻地铭记了那段峥嵘岁月,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和坚定信念。”
感受历史脉络,体验人物经历,让“有意义”更“有意思”。超越课堂与书本的局限,青年学习社线路带年轻人走进互动空间,让学习更有感觉。
“看到青年们对青年学习线路都如此感兴趣,我们也感到非常激动。”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属地资源,在现有青年学习社线路基础上,建立以团干部为主体,青年志愿者、解说员为补充,青年社会组织和文创机构为依托的社会化运维模式,形成“五有五专”标配(有专人组织、专业讲解、专门管理、专题活动、专项经费),确保学习社及线路长效运转,实现省级学习社及线路县(市、区)全覆盖。本报记者 甘子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