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云龙黄山街道:民主扎根基层 让幸福触手可及
2025-02-14 15:35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在基层的“神经末梢”,近年来,徐州市云龙区人大黄山街道工委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为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真正实现让民主扎根基层,让幸福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倾听——从“10号的约定”到“时刻的守候”

惠及民生,从倾听民声开始。只有真正俯下身、沉下心,走进群众的生活,听懂他们的“心里话”,才能找准民生痛点的“靶心”,让每一项政策、每一件实事都办到群众心坎上。每月10日是黄山街道各社区代表联络站雷打不动的代表接待日,各联络站组织驻站代表开展接待选民活动,群众自发前来与代表拉家常、说问题、谈看法、提建议、商实招、谋举措,气氛热烈。然而,黄山街道下辖54个小区,其中有27个是老旧小区,居民中老年群体占比高,腿脚不便无法去联络站参加选民接待日、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线上和人大代表沟通的他们是民主发声中“沉默的大多数”。

为打捞起这些沉默的声音,13个社区联络站因地制宜打造“‘育’践会客厅、共话同心‘圆’”“幸福垅上行”“老兵会客厅”等民主实践品牌,号召人大代表走进基层、融入群众、倾听民声,线上线下同步亮明“民呼我应”二维码,每周听取街道12345市民热线和信访情况汇报,让民意的传达畅通无阻,对民生的守候时刻在线。

云龙区人大代表、梅园社区党委书记李全莲在小区里支起了一张“流动办公桌”,轮流到各个小区倾听民声,其间不断有居民前来咨询有没有老年食堂。她把这些诉求记在心里,第一时间着力推动解决社区老年人就餐难的问题。最终,经过多次组织驻站代表实地考察和开会研究,在充分征求社区老党员和广大老年朋友意见的基础上,决定与辖区内的一家餐饮企业合作,建立老年食堂,作为老年助餐服务的试点项目,还提供送餐上门的服务,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吃上实惠、可口、营养均衡的餐食。

协商——是“为民发声”更是“与民共议”

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制度是基层议事协商和基层民主实践的载体,议政代表是让民主汇集更广大民意的先进群体。人大黄山街道工委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优化成员结构、完善管理制度,将会商票选民生实事的权利交到最能代表广泛人民群众意志的议政代表手中。目前,街道议政代表共60人,其中街道相关科室人员8人,辖区企事业单位和基层一线代表22人,妇女代表32人。这支结构多元、素质过硬的议政队伍,成为街道倾听民声、汇聚民智、推动民生改善的重要力量。三年来,各议政代表小组开展实地调研38次,票选推动民生实事32项,收集议政代表建议112条,充分凝聚了人民群众的发展期待,答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街道持续加大对民生实事的投入力度,完成名邸路北延道路修建工程,清理大量废弃垃圾、整修路面、设置路灯、监控和安全路障等,为居民的出行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立足老旧小区居民人居环境改善的需求,持续推动“安居黄山——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落地,先后完成东华园小区、民强小区的道路整修、雨污分流、弱电改造、绿化等工程,有效改善小区环境,让居民幸福“升温加码”。

从“为民发声”到“与民共议”是实践的跨越,让群众的意愿成为决策的起点,群众的力量成为发展的动力,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

实践——让“民生议题”变“幸福实景”

2024年10月,云龙小区13号楼的居民开启了一键直达的幸福生活,不仅是全市首个十层楼体成功加装电梯的案例,更是一项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议题。该楼建于1996年,是一栋不带电梯的十层楼房,居民以老年群体为主,加梯意愿迫切。人大黄山街道工委组织代表成立专题寻访小组,持续跟踪推进5年,先后召集相关民主协商议事会11次,外出参观学习2次,共筹集建设资金85万余元,在经历了设计的推倒重做、资金的二次筹措后,电梯成功投入使用。这件关乎百姓福祉的民生实事的成功实现,体现了民主的力量,更彰显了民生的温度。

为了让更多民生实事项目更好更快落地,人大黄山街道工委将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列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建立人大代表每季度监督机制、分片分组监督行动,统筹运用人大代表集中视察、专题调研、工作评议等方式,按照时间节点召开民生实事项目交办会、督办会、验收会,建立项目跟踪监督的实施方案,明确项目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确保各条线同向发力、同题共答,形成民生实事项目来自民声、过程反映民意、结果赢得民心的生动局面。

民主扎根基层,幸福触手可及。在黄山街道,民主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感可触的实践;幸福不是遥远的愿景,而是可及可享的现实。人大黄山街道工委将继续以实干实绩实效,书写新时代基层民主实践的崭新篇章,让民主的发声顺应民生的期盼,让民主的发展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悦来黄山,幸福可期。(刘畅)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