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在睢宁县高作镇夏庙村,冬日暖阳照在河滩地的塑料薄膜上,银光闪闪。这里种植着30亩白芷,村民李大民每天都要来,掀开薄膜查看白芷冒出的绿芽:“这是块荒地,以前有人在这种大豆种玉米都没收成。省里来的年轻人说种中药材能丰收,我可得把地看好了!”
李大民口中的“省里来的年轻人”叫程立辉,是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2024年6月,他作为第24届省委驻睢乡村振兴工作队的一员,到夏庙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逐梦乡村振兴一线。
“我是做学生工作的,我们经常会讲,个人发展要与祖国实际相结合。”程立辉说,听说学校选拔乡村振兴工作队,他积极报名参加。
得知丈夫有参加乡村振兴工作队的想法,妻子陆姝颖给予了极大支持。“到基层去、到一线去是很有意义的事,我不仅要在精神上支持他,行动上也不能落下。”陆姝颖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可以在线上完成,孩子3岁可以在睢宁上幼儿园,“我们都来了,他顾虑就少了。”
现在,陆姝颖带着孩子在县里上幼儿园,程立辉则住到了高作镇上,方便到村里展开工作。80多岁的村民夏恒辉无儿无女,身患慢性病,程立辉一有空就上门探望。“我听说他把家都搬到睢宁了,有时天黑了还能看到他在村里忙。”夏恒辉说。
一届工作队的服务期限是两年。来睢宁之前,程立辉就在思考,两年的时间,能为村里做些什么、能给村民留下什么。“睢宁是‘邳半夏’的地道产区,我前一届的队员在王集镇发展半夏的林下种植,每亩林地给村民增收近5000元。”受到启发,程立辉也想为自己帮扶的夏庙村寻找适合种植的中药。他走访了睢宁本地两家药企,了解到他们对中药材需求量较大,每年大量从外地采购。“药企给我们开出了23种药材的清单,只要我们能种出来,他们全收。”程立辉说。考虑到种植时间、土壤情况等,他决定先试种白芷。

“白芷的种植和小麦差不多,对土壤和技术的要求都不高。”程立辉说。村里靠近徐沙河的河滩地,有着30亩荒地,成了程立辉的试验田。去年11月,他带着村民在这里洒下了希望的种子,一天好几趟往地里跑,观察白芷的生长情况。程立辉盘算着,成熟的白芷一斤能卖60多元,今年9月丰收,一亩白芷能给村集体带来约3000元的增收。
“这就是我来夏庙村的初衷,能给集体经济增收,能教给村民们一项致富技能。”程立辉说,如今,他还在计划开展半夏的种植,想着怎么能建厂房进行中药深加工,卖出更好的价格。“希望服务期满时,我能不虚此行,给村民留下更多东西。” (杨琦 谭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