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一段绵延十八载的守护与信任
2025-02-12 17:17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李文锦  
1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在医疗的殿堂里,总有一些故事能够穿越时空,触动人心。它们不仅仅是关于疾病的治愈,更是关于人性的光辉、信任的力量和无尽的希望。

在患者眼中,她是最美医生,是光明天使,更是充满大爱的阳光医生。她用一颗悲悯之心和一双妙手,为无数在黑暗中摸索、在痛苦中挣扎的患者,抚平伤痛,宛若黑暗中一道温暖明媚的光,照进患者的心田,让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

她就是眼科专家李甦雁教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徐州眼科诊疗中心主任、眼科学科带头人。在她心中,患者始终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其中一个叫小轩的患者让她时常惦念,他们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温馨而感人的故事,见证了医学的奇迹,更见证了医患之间那份难以言喻的深厚情谊。

初识:九岁眼外伤男孩的四次手术

2006年的春天,沛县男孩小轩(化名)不慎遭遇眼外伤,由于伤势严重,面对当地医生无能为力的遗憾目光,心急如焚的父母带着小轩和最后一线希望,赶往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找到眼科权威专家李甦雁教授,希望奇迹能够出现。

九岁,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和父母伤心难过的表情,小轩预感到自己的右眼可能再也看不见了,一向活泼乐观的他变得沉默寡言。面对如此稚嫩的生命和如此严重的伤情,李甦深知这是一场硬仗,她没有丝毫退缩,选择迎难而上,一边为小轩进行详细检查,一边立刻安排手术。

很快,小轩接受了“急诊角膜缝合+前房异物取出+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手术”。由于伤口污染严重,小轩的右眼在术后发生了眼内炎。李甦雁再次为小实施了玻璃体切除和注气术。然而,命运似乎并没有就此放过这个坚强的孩子,不久之后,小轩的右眼又出现了视网膜脱离。面对这一连串的打击,就连小轩的父母都感到希望渺茫时,李甦雁仍然没有放弃,她带领团队再次为小轩进行了视网膜切开联合硅油注入和环扎术,并最终成功取出了硅油。

经过四次手术,小轩的右眼视力竟然奇迹般地恢复到了矫正视力0.4。每次查房时,小轩总是双手背后,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对李甦鞠躬,口中说着“李主任好”,那认真的表情、恭敬地站姿和对李教授看似老练又不失稚嫩的声音,都深深地印刻在了李甦雁的记忆里。

再遇:奇特病例的挑战

两年后,小轩再次来到了李甦雁教授的门诊。这次,他的右眼因为再次受到外伤而视力下降。李甦雁仔细检查后,发现小轩之前植入的人工虹膜晶体的光学区竟然从人工虹膜上脱落入前房。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病例,在请教了国内著名眼科专家徐格致教授后,李甦雁成功为小取出了前方脱位的人工晶体光学区,并在虹膜和人工虹膜之间放置了一枚大尺寸的缝襻人工晶体。

这一手术构思巧妙,效果极佳,术后,小轩的视力又恢复如常。为了给同道提供参考和借鉴,李甦雁还将这一特殊病例的诊疗发表在《中华眼视光与视觉科学杂志》上。

重逢:十七载后再续医患情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了2023年。3月的一天,一名中年男子来到李甦雁教授的诊室,请求加号。当一位彬彬有礼、温文儒雅的年轻小伙儿坐在面前时,李甦感觉是那么的熟悉,当他的父亲说出小轩的名字,李教授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许久不见的“他”!

这次,小轩的右眼视力骤然下降,仅为0.02。李甦雁仔细检查后,发现小轩瞳孔区空空如也,右眼的人工晶体已经脱位。李甦雁教授决定再次为小轩实施手术。然而手术前一天,小突然告诉李甦雁,他的右眼又有视力了。经过检查,李教授发现小轩的人工晶体又回位了,悬挂在人工虹膜后面。然而,这种短暂的视力恢复并没有持续太久,几天后,小轩的右眼视力再次下降,人工晶体还是坠落在玻璃体腔内。

2023年4月4日,李甦雁为小轩在局麻下实施了“右眼切+重水+人工晶体缝襻术”。术中,李教授发现小轩的右眼人工虹膜也脱位了。面对这一复杂情况,她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手术。最终,成功地将人工虹膜和人工晶体复位。

术后,小轩的右眼视力恢复至0.2。出院时,略显腼腆的小轩虽不似少年时活泼,但目光中写满了感激之情。

复诊:光明之旅的延续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2024年4月15日,小轩再次来到了李甦雁教授的诊室进行术后一年复诊。结果令人欣慰,小轩的右眼视力已经恢复到0.4。看着小轩和家人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李甦教授也感到无比温暖、欣慰。

十八年来,李甦雁与小轩之间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医患情谊。每一次小轩的就医需求,李甦雁都全力以赴、精心治疗。她用医者仁心和精湛技术,一次次地为黑暗中的小送去了光明,带去了希望。

带着李教授的叮嘱与祝福,小轩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而李甦雁仍像往常一样,继续默默耕耘在裂隙灯前、显微镜下,用仁心仁术为更多在黑暗中摸索的患者带去光明和希望。她和患者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温情满满的光明故事还在继续发生着、上演着、讲述着……(李文锦)

标签:
责编:彭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