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打造上市公司“徐州板块”
2025-02-07 08:51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陈羿帆  
1

企业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城市兴。2024年,我市在IPO审核政策收紧、经济下行周期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以实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鹏程计划”为抓手,推动全市上市挂牌企业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

这一年,精创电气已报北交所审核,巴特股份、鑫华半导体等企业报省辅导。

这一年,苏润种业、智先生、中矿岩土3家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更有113家企业在江苏股交中心挂牌,其中“专精特新”专板企业就有102家……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徐州市上市企业已达16家,总市值1967.34亿元,在审企业1家、在省辅导企业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4家(其中创新层10家),江苏股交中心挂牌企业1639家,资本市场的徐州力量不断壮大。

多管齐下 打造上市后备“生力军”

2024年12月16日,我市资本市场传来一则好消息:江苏广识电气有限公司借助新三板市场和区域股权市场的“绿色通道”,成功取得“新三板”挂牌函。这一成果,不仅是江苏广识电气有限公司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也彰显了企业在主动运用资本市场谋求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近年来,在资本市场逐步完善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参与其中,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成长与突破,江苏广识电气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过去一年,我市积极拥抱资本市场,在加快推进企业上市的背景下,后备企业平台成为向资本市场输送生力军的重要通道。为了夯实上市企业的后备力量,我市对全市“专精特新”、高新技术、“343”创新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等优质企业进行逐一走访对接。通过层层筛选,全市89家符合条件的企业被纳入市级上市培育库,280家纳入县级上市储备库,实施精准跟踪培育。同时,我市充分利用“证券江苏”服务平台,鼓励企业积极注册使用,完善对后备企业的管理服务。

在江苏股交中心设立“专精特新”专板的契机下,我市借助三板、四“联通机制”和“公示审核机制”,助力企业挂牌上市。不仅如此,各地还加大Pre-IPO项目招引力度,通过股权投资、并购重组等方式,为徐州的上市后备力量添砖加瓦。

精准服务 助力上市公司“稳航行”

市值,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犹如一面镜子,既是公司对外展示的“面子”,能够直观且精准地反映出市场对企业内在价值的认可程度;同时,它更是企业发展的“里子”,深度影响着公司在融资、并购等关键领域的运作能力,以及品牌在市场中的整体形象塑造。

为全面助力上市挂牌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市积极响应资本市场的发展需求,迅速行动起来,大力宣传“国九条”相关政策以及沪深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各项新规。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推广活动,确保上市挂牌公司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并掌握最新的政策法规动态,为企业的合规运营和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依据。在宣传政策的同时,我市还注重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指导,帮助企业充分用好资本市场的各类工具,强化市值管理,不断提升自身的经营水平。鼓励上市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股份、现金、可转债等多样化的工具,将优质资产有序注入企业,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投资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过去一年,我市有8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票回购,13家实施股票分红。在融资方面,蓝丰生化、恩华药业分别完成了向特定对象定向发行普通股股票的工作,募集资金规模分别达到4000万元和9900万元,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江苏华辰也在积极推动不超过4.6亿元的可转债发行工作,为企业的项目建设和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整体来看,全市 16家上市公司在过去一年中整体运行平稳,各项业务有序开展,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发展韧性。

锚定目标 迈进上市板块“新赛道”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资本市场发展各项政策要求,我们将坚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和后备上市挂牌企业培育并重,一方面通过推动实施并购重组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加强部门协同和省市县协作提升后备企业培育质效,努力实现我市‘鹏程计划’新突破。”徐州上市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方面,充分发挥并购重组的资源配置功能。支持我市国有企业和传统行业头部上市公司立足主业,加大对产业链上市公司整合,打造特色产业集群。鼓励我市科技创新型企业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收购有助于补链延链、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优质资产,加快向新质生产力转型。引导具备核心技术但业绩增长困难的优质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上市。

为了优化提升并购重组营商环境,徐州市将拓宽并购重组融资渠道,借鉴深圳等地做法,探索设立专项并购基金,支持国有资本与社会化资本建立以股权为纽带的产融紧密型合作关系,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提供并购贷款、并购保险、并购债券等多元化并购融资工具,共同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此外,将围绕“343”创新产业集群和“5+X”未来产业体系规划,对全市2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97家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155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逐一梳理,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市、县两级上市后备资源库精准培育。根据中小科技创新型企业占比较大的实际情况,明确2025年上市工作以北交所为上市主攻方向,努力实现科创板、境外上市和空白县区上市突破,高质量打造上市公司“徐州板块”。

标签:
责编: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