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0亿元!2024年徐州交出这份“成绩单”
2025-01-14 16:18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1月14日徐州讯(记者 张扬)1月14日,徐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市政府工作报告亮出徐州2024年发展“成绩单”及2025年工作“施工图”。

过去的一年,徐州高质量发展坚实推进,交出了一份不负期望、厚重提气的成绩单:这一年,徐州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快于全国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00亿元、增长6.3%左右(预计,下同),经济总量再上一个千亿元台阶。这一年,徐州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首期三年建设计划顺利完成,“343”创新产业集群规模达到7800亿元,跃居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1位、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第34位。这一年,徐州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锚定“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主攻方向,深入实施11项重大事项行动方案,谋划推进徐州科创圈建设,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区域合作平台增至98个,国家层面出台区域协同发展专项行动方案,中心城市发展纵深不断拓展。

拼经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0.3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串串数字将徐州2024年经济运行情况精准量化。一年来,徐州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0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9个、5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实现进出口总额1146亿元,新增外贸企业600家,15个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在徐落地。

强产业。坚持“大抓产业、重抓制造业”鲜明导向,深入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工业开票销售收入超8300亿元。产业集群实力不断壮大,高端纺织产业集群产值增长24%,集成电路与ICT、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均突破500亿元,净增“四上”企业1670家,4家企业上榜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重科技。过去的一年,创新力量在徐州加速积蓄:云龙湖实验室去筹转建,省概念验证中心启动建设,省碳资源清洁利用重点实验室获批……创新驱动发展,据统计,2024年徐州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200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79家,入选省独角兽企业4家、瞪羚企业33家,规上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和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13%。

惠民生。徐州坚持节用裕民,把有限的财力用在民生急需处。千方百计助企稳岗拓岗,城镇新增就业9.4万人,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9.1万人、居民医保参保28.8万人、住房公积金开户缴存7.4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完成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新建标准化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11个、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150个。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徐州突出“干”字当头,定下未来一年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6%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1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8万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完成省定任务。

目标清晰,接下来便是铆足干劲、增强拼劲,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将“十四五”规划蓝图变为现实图景。为此,徐州细化“施工图”,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加快激发释放内需潜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繁荣首发经济,积极促进消费扩容升级。建立高水平招商引资新模式,开展应用场景招商,完善产业基金矩阵体系,提升项目招引建设质效。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拓宽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范围,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型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提升“343”创新产业集群实力,打造工程机械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5+X”未来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建设区域数字经济高地。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量级,加快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建强产业发展园区载体。

加快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纵深推进科教融汇,推动“四链”深度融合。畅通成果发现、评价、孵化、产业化全链条,通过“彭城英才计划”提升人才政策吸引力,打好“引育留用”组合拳,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加快塑造发展竞争优势。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进政府系统59项国家级改革试点,提升改革整体效能。深耕营商环境建设,弘扬企业家精神,畅通民营企业诉求表达渠道,打响“政企交融汇”“作风会客厅”品牌。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促进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全力稳外贸稳外资,建设江苏东西双向开放门户。

加快推进内涵式发展。完善优化功能品质,更加注重产城融合发展,推动城市更新。提高治理经营水平,实施公共空间微改造、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成城市运行综合监管平台,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积极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共建徐州科创圈。

加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推进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持续提升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水平,培育高素质农民,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提升县域经济能级,“一县一策”发展主导产业,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和人口吸纳集聚能力,完善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发展电商直采、冷链宅配等新模式。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加快徐州历史文脉—彭城七里示范段、饮食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深入挖掘提炼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擦亮城市文化名片。促进商旅文体联动发展,塑强“国潮汉风”“快哉徐州”品牌,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力攻坚污染防治,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加紧全面绿色转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擦亮徐州生态底色。

加快民生建设补短提优。围绕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徐州将着力拓宽就业创业渠道,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开展全民参保扩面行动,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常住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培养“苏教名家”“教学名师”。深入推进健康徐州建设,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施基层卫生强行动,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加快提高平安建设水平。为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徐州将强化公共安全治理,拓展“一件事”全链条治理,深化全行业领域安全风险报告。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