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篆刻十八讲》研讨会走进大学 探讨“大众篆刻的时代意义”
2024-11-30 14:59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11月29日,《大众篆刻十八讲》研讨会在中国矿业大学文科楼报告厅举办,此次研讨会是继9月6日北京研讨会后,首次走进大学。不同地域的篆刻流派和思想观点相互启发、碰撞交融,共同助推当代大众篆刻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讨会由人文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赵红灿主持。

据了解,《大众篆刻十八讲》由大众篆刻丛书编委会编写、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旨在启迪大众思考篆刻艺术在新时代如何创新发展,发挥印章“言美、言志、言情、言趣、言事、言史”的独特作用,在篆刻的艺术思想、美学认知、创作理念、设计方式、技法运用、材料选择乃至承载功能、社会推广、国际走向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的突破、多元化的开发与时代性的更新。

西泠印社出版社原社长江吟认为大众篆刻和传统篆刻相互依存、意义深重,他回顾了大众篆刻观念的发展历程,并针对篆刻当下所处困境,思考讨论篆刻大众化问题,重点讲述了印章在中国历史的意义及其传承价值,强调了印章代表诚信的深刻内涵。

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副秘书长兼篆刻艺术分会副会长、秘书长马俊华认为,篆刻艺术应随时代发展而发展,新的时代应有新的篆刻艺术,充分反映时代的生活,焕发出时代的生命力,降低篆刻艺术的准入门槛,有益于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年学生喜爱篆刻、尝试篆刻,使篆刻艺术由小众艺术变成大众艺术。《大众篆刻十八讲》一书,就是这种探索和创新的结晶,是对大众篆刻的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对于开展大众篆刻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此次研讨会也是一场大众篆刻创新的汇报会和交流会。希望通过积极的研讨,加深对大众篆刻的认识,让广大青年学生喜欢大众篆刻,把研习篆刻艺术当成课余爱好,丰富文化艺术生活;希望学校能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创意的篆刻活动。

《大众篆刻十八讲》编写组组长、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周威涛介绍“大众篆刻”来源于“保卫汉字,弘扬汉字,让篆刻艺术走向大众”这一高屋建瓴的倡导。大众篆刻和传统篆刻不是对立、冲突、矛盾的,保持着篆刻艺术的审美,在数字化、信息化、互联网的时代,紧跟时代的步伐,寻求与先进生产力的融合、出新,大众篆刻提倡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造型,让传统艺术和时代科技双向奔赴,为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篆刻新体验。并围绕如何在高等学校、学前教育等方向普及篆刻艺术等问题与参会师生展开交流讨论。

徐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祝培良表示,学习篆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兴趣切入,希望青年学生能喜欢篆刻、爱上篆刻,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篆刻。他强调刻印章的“神”“气”,建议大家要熟悉篆法、临摹汉印,形成个人的艺术语言、艺术体系。徐州市文联副秘书长陈宇指出学校中的美育现状,讨论了审美先见性问题,强调要对中国传统艺术进行深刻理解,指出大众篆刻本质是普及审美,提倡要普及篆刻的历史,培养大众兴趣引导大家产生自主篆刻的动力。

中国矿业大学一直以来致力于将篆刻这一项传统文化引领进校园,激发培养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文化自豪感。此次《大众篆刻十八讲》在中国矿业大学组织篆刻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互学互鉴,化工学院副教授林喆表示,矿大共有3门与篆刻相关的选修课程,其中一门课还做成线上课程,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今天的研讨会对于未来促进篆刻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发展非常有价值。

赵红灿对与会嘉宾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引用《卫风诗经•淇澳》中“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句,认为篆刻与为人合而为一,做人刻印皆是切磋、琢磨,要做到刻一方,修一颗心。他指出篆刻艺术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鼓励大家要投入时间、精力到传统技艺、传统文化中,并表示人文学院将依托学院特色,开展包含篆刻、演讲、书法等通识课程,为学校美育发展注入人文力量。

记者 张扬 通讯员 李园园 王译曼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