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不仅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手艺人通过“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近年来,睢宁县姚集镇陈井新型农村社区围绕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积极探索农文旅产业融合新模式,引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刘振苏,在姚集镇陈井村黄河文旅新的社会阶层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创新基地打造成立面塑工作室,开课授业。
刘振苏作为市级非遗传统技艺传承人、县政协委员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代表,他多次外出与非遗技艺传承人切磋交流,不断探索传统技艺发展方向,制订了从保护—传承—延伸全方位发展的陈井面塑传统技艺政协委员工作室。
保护——陈井面塑传统技艺需要发展的平台
通过黄河文旅新的社会阶层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的带动,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助力乡村振兴作用,近年来,陈井面塑的委员工作室举办了300余场免费培训班,让更多人走近面塑、了解面塑、学习面塑、推广面塑。目前在陈井村里,一批年轻的非遗文化传承人通过面塑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逐渐掌握这门技艺,用年轻的方式传播这门古老技艺。
通过发挥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作用,将非遗文化带进校园,在多个学校开设了面塑技艺教学,致力于陈井面塑的宣传、教学与传承。在姚集镇第二小学,刘振苏成立“面塑名师工作室”,把面塑课程加入学校社团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
传承——传统技艺非遗传承需要产业化发展
非遗产业化是非遗传承的最重要方式。在“传统技艺非遗传承委员工作室”的带动下,陈井村有30余人从事面塑制作,带动了部分陈井村村民就业,还为一些残疾人提供了工作机会。技术熟练的村民一天能制作近20个面塑玩具,能挣100多元,在学习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为进一步打开面塑的市场,他们采取双线零售,即线上直播和线下景区、商场售卖相结合的模式,通过短视频、开直播、做定制手办,生意越来越红火,产品品类也不断丰富。
延伸——让更多人爱上陈井面塑
要提升陈井面塑的影响力,首先要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面塑产品。刘振苏认为在努力弘扬面塑文化、传承面塑工艺的基础上,还需不断培养“新鲜血液”支撑创新面塑发展。“我们要多开展一系列宣传工作,通过面塑科普讲座,走进校园、村(社区)、机关分享面塑的趣味和价值,让更多人了解、熟悉面塑。同时,对面塑工作室提档升级,依托对外窗口提升陈井面塑的影响力。”定期举办“非遗传承人座谈交流会”也纳入了刘振苏的发展计划里,“希望通过交流座谈会,为非遗传统技艺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让更多的人爱上传统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