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徐州市积极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
2021-05-08 09:17: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翠湖社区防灾储备物资库一角。

社区开展避灾应急演练。

树恩中学操场成为社区避灾场所。

翠湖社区安全应急体验馆。

◎徐报融媒记者 樊海涛

“呜呜,呜呜……”4月21日下午4时半,金龙湖街道翠湖社区辖区树恩中学内的防灾警笛突然拉响。各教学楼内的学生们排成纵队有序撤离。他们弓着腰,将书本、作业簿护在头顶,在老师的引导下几分钟内就转移到安全地带。

“学校又开展防震演练了!”门口接孩子的家长们对此已习以为常。而一些不明就里的路人,则一脸疑惑,驻足观看。

这是记者在“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翠湖社区采访时,不期而遇的一幕。

社区建起安全应急体验馆

孙浩珲是翠湖社区负责安全工作的大学生社工,他告诉记者,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17年5月,毗邻徐州东站,拥有徐州地下轨道交通1号线两个站点。社区占地面积接近3平方公里,辖内有绿地之窗一至五期、绿城东方雅园、美的工润明湖、保利合景珑湾、万象府等13个商住小区等,常住人口14268人、流动人口13000余人。另建有绿地之窗商业广场、经开区软件园等综合性写字楼,入驻企业已达478余家。

“目前,让辖区居民群众安居乐业、社区稳定平安成了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孙浩珲说,近年来该社区在徐州经开区、金龙湖街道党委、街道办事处领导下,参照《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要求,动员组织社区入驻单位和居民群众响应与参与,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社区应急管理机制,实现社区减灾防灾救灾工作网格化治理,形成了具有翠湖特色的社区防灾减灾模式。

据介绍,目前该社区利用辖区两所学校操场及珠山宕口公园建成了3处避灾场所,完成社区逃生路线图、社区风险隐患地图制作和标记。

记者在孙浩珲的带领下前往树恩中学。按照小区沿街设置的避灾场所指引标志,一路进入该校开阔的操场。操场入口处竖立避灾标志牌,指明“应急供水”“物资供应”“棚宿区”及“应急厕所”的方向。在应急供水设施处,记者拧开水龙头,发现这里可供应凉水和温水。

在保利合景珑湾一期,社区对接经开区、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建设了社区防灾储备物资库。进入该物资库,记者看到各类防汛、防化救援、扫雪除冰、反恐维稳、抗震救灾等装备器材,整齐码放在一排排储存架上。

库内还配有一台小型消防救援车。“社区一旦发生火灾,我们可以快速反应,及时赶到扑救,实现‘打小打了’。”孙浩珲说。

最有科技感的当属该社区安全应急体验馆。该馆近400平方米,包含居家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及VR体验等7个功能分区,可通过虚拟现实、投影、人机交互等技术,向社会公众展示工作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类危险,体验者通过沉浸式场景来感受灾害,不但提升了安全意识,还能从中习得灾害救护技能。

“社区志愿者经常上门宣传安全常识,发放防灾明白卡,老人和孩子都掌握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万象府居民刘女士说。社区一年数次开展安全宣传、演练活动,还联合人保财险公司,为居民提供定制的人身、财产保险服务;开展“隐患排查随手拍”活动,通过“问卷网”收集小区的隐患信息,并公示整改,充分调动了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并通过社区群及时发布极寒、高温、暴风雪等信息,在智慧平安社区平台开办安全产品网上超市,推广性价比较高的家庭应急安全包。

翠湖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李峰告诉记者,徐州经开区、金龙湖街道党工委始终贯彻落实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层层抓落实,逐渐形成政府主导、社区运作、企业支持、部门联动、大众参与的防灾减灾工作模式,提高了社区全员防灾减灾的意识与能力。在今年3月底,全市7个社区被授予2020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其中翠湖社区以总分第一的创建成绩名列其中。

全民共建和谐平安家园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整合减灾资源,加大减灾投入,积极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新建社区规划建设较合理,公共配套设施相对完善,在开展减灾防灾工作上有较好的条件。而老旧社区环境杂乱、风险隐患多,创建相对困难。然而就是这样的老旧社区,已有一批克服困难成功建成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鼓楼区黄楼街道万通社区就是其中之一。

4月22日,记者来到万通社区。在该社区各小区转一转,看到楼角、路口、大门都打上了应急避灾通道标志,方便人们遇到灾害时及时就近转移至避灾场所。

在镇河小区,社区在这里利用一所闲置平房建立了备灾储备物资库。里面存储有灭火器、发电机、探照灯、救生衣、棉大衣、防灾帐篷、手持式喇叭等救灾设备设施。

社区东侧毗邻故黄河,记者来到这里的黄楼公园,许多市民在美景中步行健身,曲艺爱好者三五成群。在坝子街桥至迎春桥一段公园,现已成了社区避灾防灾场所。这里设置有应急供电、应急厕所、应急供水等设施场所。这让来此休闲的人们深感岁月无虞、未来可期。“这里风景好,又安全,不怕发生什么灾了、难了的。”在这里练太极的社区居民孙师傅表示。据悉,除此处外,在市第三中学、大马路小学也设有社区避灾场所。

该社区支部书记、主任王婷介绍,社区坐落在市中心,有小区16个,居民楼60余栋,居民总人口近6000人,其中老年人2000多人,残疾人159人。辖区面积大,商贾云集,流动人口比居民更多。

“这里老人多,社区外来人员也多,生活习惯各不相同,矛盾时有发生。”王婷说,本着“安全、健康、文化、环境、和谐”的安全理念,社区在鼓楼区、黄楼街道的领导下,努力提高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积极营造安全、和谐氛围,全面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目前,该社区在市第三中学、大马路小学和黄楼公园设有避灾场所,成立备灾储备物资库,编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完善减灾设施,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

“我们社区防灾减灾的特色就是‘全民共建’。”王婷说,根据社区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成立了统一领导的防灾减灾协调小组。各网格负责人与社区居民一同努力,群策群力,制定《社区防火安全公约》《社区消防工作例会制度》《弱势群体消防监护制度》《灭火和应急疏散逃生演练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划定逃生路线,制定突发灾害应急处置方法。

各协调小组通过组织以防灾减灾主题的文艺演出,发放防灾知识手册,分发减灾物资,组织安全知识学习等活动,向辖区小区、各单位民众提供最准确的防灾减灾知识,打造相关硬件条件。“去年防疫防控期间,防灾储备物资库内的棉被、大衣、手电筒等,助力社区人员、志愿者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王婷说,库内的抽水泵现在也被借出,用于辖区工地溢出污水的紧急排放。

通过不懈努力,万通社区相关工作成效显著,防灾减灾工作迈上新台阶,获颁2019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创建工作增强了群众幸福感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是提升社区应急保障能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手段,可有效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市应急局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处负责人介绍。

为了更好地完成每年全市的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我市成立由市应急管理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人员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示范社区的创建。近年还成立了以市应急局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处牵头、各县(市)区分管副局长参与的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专班,进一步促进了创建工作的开展。

据介绍,我市强化宣传引领,丰富创建工作手段。在全国第十二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宣传周和“国际减灾日”活动期间,协调各级媒体系统报道防灾减灾系列活动;市、县(区)、街道、社区悬挂防灾减灾条幅,印刷防灾减灾扑克牌,制作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免费对市民开放,全市中小学积极开展应急避灾演练,有效提高了市民防灾减灾意识。

对标帮建考评,提升创建工作质量。一是对标对表创建。近年来,针对新修订的标准,创建工作专班在认真吃透精神的基础上,指导各争创社区层层落实责任,分解细化标准,逐条逐项对标对表,不凑数照顾、不降低标准,提升了创建质量。

二是找准问题帮建。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协调相关县(市)区地震部门提供人员、资金和技术支持,规范了参创社区的避灾场所设置水平;气象部门为部门参创社区配发了天气预报和灾害灾种显示电子屏,帮助社区提升了灾害预警预报能力。

三是严格考评标准。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采取听汇报、查台账、实地看等方式对所有申报创建的12个社区进行全面考核评估,淘汰不达标社区,保证了创建工作质量。

近年来,通过市区各级民政、应急管理部门(2019年相关创建工作由民政部门移交应急部门)及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全市已有65个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通过创建活动,全市参创社区环境、应急避灾场所设置、应急物资储备等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各类灾害隐患点得到有效治理,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作出积极的贡献。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