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不芒解“乡愁” 矿大学生支教斩获创业竞赛金奖
2021-04-21 10:21:00  来源:都市晨报  
1
听新闻

徐报融媒记者 魏欣

一支研究生支教团队,在中国芒果之乡——广西田东县开展支教扶贫活动,发现助学也需助农。他们为化解乡愁、缓解痛点,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支教团从“芒果织梦行动”到“造血式资助育人”,再到“E路思田”公益项目,最后提档升级为“不芒解‘乡愁’”项目,于2020年注册徐州不芒鲜果有限公司。“不芒解‘乡愁’”项目于2020年年底荣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创业创新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如何让新时代大学生跑出“双创”中国加速度?今天,让我们来听听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的创业创新故事。

开展支教扶贫活动,发现助学也需助农

昨天下午,记者在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见到了“不芒解‘乡愁’”项目负责人王炜光,目前他正在学校材料与物理学院就读研究生。成熟干练的谈吐、严谨周密的思维以及对于公益事业充满热情和爱心……在这位年轻的大学生身上,记者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王炜光说:“这个项目还要从一次助学活动谈起。”

2018年8月,王炜光随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来到广西支教之初,就来到了田东县思林镇丰马小学开展助学活动,在那里他们结识了一个当地小女孩何思萍,当时六年级的思萍在课程结束后,光着脚丫跑到他们面前问道:“老师,你们还会再回来么。”强烈的使命感让王炜光脱口回答道:“会的,一定!”

“望着思萍兴奋的眼神,让我坚定了扎根广西百色这片红色热土的决心。之后,多少个难眠的夜晚我辗转反侧,就在那一瞬间,我意识到助学就是扶智,扶智就是助农,懂得了基层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基层。”王炜光说,“ 后来我们深入了解了思萍的家庭情况,又在全镇展开了大范围调研,发现贫困村的致贫原因不仅仅是土地石漠化严重、教育资源匮乏,更多的还是农产品产业发展问题。这让我们意识到了,助学也需助农。”

订单+电商,帮贫困果农打通“致富路”

随后,王炜光用了3个月时间,走过了全县10个镇的23个村,翻过了12座芒果山,踏遍了全县近50%的甘蔗地,充分了解了何为贫困,为何贫困。他和其他几位“战友”一拍即合,发起了造血式助农助学项目。

在大量助学、助农实践基础上,项目团队持续聚焦社会问题及消费痛点,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助销协议,提供“生产有标准”“创业有帮扶”等“八有四低”保障,从生产源头上把控果源品质,为大学生消费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水果,并逐步聚焦青年农民发展三大“乡愁”、高校水果市场三大痛点。

一开始,他们单纯帮助贫困户果农销售自家芒果,后来面向各大高校青年学生发起公益号召,以“以购代捐”的形式帮助贫困户果农兜售芒果,他们每助销1箱芒果,便会筹得3元的芒果公益资金,而后将项目的全部盈余投入到当地的基础教育及素质教育中来,实现了助农助学的目的。

后来,支教团与贫困户“大哥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基础,贫困户愿意相信他们这些“外乡大学生”,“不芒”也没让“大哥们”失望。团队从贫困户的角度出发,因为项目的介入,打破了当地原有的“赶集模式”,通过电商手段让农户们不再为自家的芒果销路发愁。

斩获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后来,王炜光返校读研后,仍心系贫困地区,2020年7月,他和研究生支教团的“战友”们注册了徐州不芒鲜果有限公司,规范贫困地区特色水果的助销流程,并将全部盈余投入到了下一阶段的助农助学服务当中,同时也将“‘造血式’资助育人”项目提档升级为“不芒解‘乡愁’”项目。这个项目于2020年12月荣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王炜光及其支教团队的志愿扶贫案例入选国务院扶贫办“志愿者扶贫案例50佳”、教育部“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

“我们深刻认识到,创业创新不仅要有激情,更要将个人的奋斗融入祖国发展的时代大潮中,通过持之以恒的实践和努力,一定会成功。”王炜光说,“经历了这一年,才真正懂得了,支教一年,自教一生。我曾无数次地想过,毕业后带着‘不芒’回到那片芒果山,与乡亲们并肩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我也真诚地邀请更多的青年朋友同我一道,脚步不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绽放青春之花。”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波认为,创业创新教育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学校将继续通过丰富教育内涵、拓展工作平台、创新活动形式、加强典型宣传等方式,厚植创业创新文化土壤,让创业创新的种子在更多青年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标签:支教;助学;芒果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