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从荒山变公园,卧牛山山体公园一期工程基本完工
2021-03-29 10:11: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文/徐报融媒记者 魏欣

实习生 李云杉

图/徐报融媒记者 刘冰

明媚的春光中,从韩山隧道向西500米,就来到繁花似锦、绿草如茵的卧牛山山体公园。沉浸于眼前的美景,谁又能想到,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乱石嶙峋的荒山。如今在徐州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工程中,一座座采石宕口留下的荒山纷纷上演“变形记”,变身美丽的山体公园,成为城市新景观。

作为徐州市政重点工程——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分会场之一的卧牛山公园,总占地面积795亩,周长约3630米,山体海拔131.73米。公园定位为山体生态修复公园,以“城市双修”为契机,贯彻生态、海绵城市、生物多样化理念,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功能,促进城市与自然有机和谐融合。

宕口修复让“疮疤”变美景

“两年前,卧牛山还是采石宕口留下的断壁残垣,山体南北两侧遗留有多处宕口,不仅面积大、山石裸露严重,而且土层较薄,植被单一,易发生水土流失。”徐州市园林建设管理中心工程质监科科长刘守臣告诉记者,“卧牛山山体公园一期工程主要以山的东面和南面为主,目前已基本完工。整个公园依托卧牛山山势而建,采用园林自然式造景的方法,运用地形、植物、水体等元素,以人工修复+自然恢复的‘双复’模式,完善山体生物多样性、发挥生态效应。在此基础上着重体现文物保护、公众休闲、运动健身等功能,设计了相应的景观元素,如景观水体、滨水平台、林下活动场地、观景步道、登山道、景观建筑、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公厕等。”

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其中

卧牛山公园还融入海绵城市营造理念,无论旱溪、人工湖,都暗含“海绵”元素。沿公园步道拾级而上,记者看到台阶两侧是铺着碎石的下凹式沟塘,刘守臣告诉记者:“这就是‘海绵公园’标配之一的旱溪。下层是沙质的土壤,上面是大大小小的石头,周边栽植的都是一些喜水耐旱的观赏植物。没有雨时,卵石遍布自成风景;遇到大雨,雨水就会顺势汇入旱溪、雨水坑塘,这里又会变成溪水淙淙的自然景观。除此之外,公园道路、园内广场运用透水铺装,可以大量吸收雨水,具有下渗、滞蓄、净化、回用功能。”

半山腰处,记者看到一片碧水盈盈的人工湖,湖边除了种有黄菖蒲、美人蕉、旱伞草、千屈菜、再力花等水生植物外,观湖轩和蒹葭堂两座景观建筑隔湖相望。刘守臣说:“这座人工湖能蓄集雨水10000立方米,不仅能打造有山有水的景观,也能雨季蓄水、旱季浇灌。”

一步一景体现生物多样性

道路旁、小溪边,公园内随处可见各种花儿竞相开放,五颜六色煞是好看。“为了打造公园内生物多样化,我们在山上种植苗木百余种,全部采用自然式栽植。有碧桃、郁李、紫荆、海棠……在宕口处利用高大乔木林作为安全屏障,石壁采用上爬下垂的种植形式,结合自然形成的种植穴,使原本光秃的石壁重现生机。树种选用更适合山地生长的色叶树种,力求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特色山林景观。”刘守臣介绍,“公园共分为生态修复区、山林保护区、人文休闲区。其中生态修复区是重点,修复现有山体宕口,或重塑山体,或保留崖壁景观,以此作为景观背景,并就近引水形成常态化水体,既满足景观和植物生长需要,又为鸟类、昆虫及小型动物集聚营造了良好的栖息地。”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