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临近,南京市秦淮区各街道社区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氛围,由秦淮区文旅局主办、秦淮区文化馆、金陵刻经处承办的“非遗过大年·送福进万家”系列活动火热开展,让居民感受到浓厚的春节气息。
2024年12月春节首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京市秦淮区文旅局通过丰富多彩的非遗进社区活动,让非遗融入居民生活。
据了解,“非遗过大年·送福进万家”系列活动,1月2日启动,活动共持续20天,以雕版印刷、南京剪纸、扎染、秦淮灯彩等十余项富有节日氛围的非遗项目为主,通过展演、互动和教学,让更多居民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金陵刻经雕版印刷传承人介绍:“雕版印刷涉及多道工序,今天手工印刷的蛇年生肖‘福’字不仅是传统工艺的体现,更寄托了美好祝愿。”
在红花街道的阳光里社区,居民欢聚一堂学习剪纸,剪出了样式各异的窗花。在中华门街道曙光里社区,非遗中药香包制作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他们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学习选料、配比和缝制,体验传统中药技艺的独特魅力。
活动中,志愿者们将印制的精美蛇年生肖‘福’字和春联送到居民中,传递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家住象房新村社区的居民表示:“贴上这些福字,家里就有了过年的氛围。”秦淮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非遗进社区的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热爱。”
接下来,秦淮区将继续推动非遗与社区的融合,让传统文化成为促进社区和谐、增进邻里关系的重要纽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