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雁归巢”:无锡玉祁谱写学子与家乡的“双向奔赴”
2025-09-01 15:17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讯 在无锡市惠山区玉祁街道曙光村,一场联结青年学子与家乡的“双向奔赴”正悄然升温。近三年来,曙光村聚焦大学生群体,打造“青雁归巢”工程,通过奖学金激励、寒暑假互动、志愿服务反哺等举措,构建“引才—育才—用才”的人才培养闭环,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奖学激励:点燃学子追梦之光

2025年8月,曙光村举行“跨越山海 筑梦新章”大学生奖学金颁发仪式,为本村13名金榜题名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发放奖学金共计4.5万元。仪式上,优秀学子、北京大学博士生高可人动情表示:“这份奖励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鞭策。”

近年来,曙光村逐步建立常态化奖励机制,连续三年对考入高等学府的本村学子发放奖学金,并在活动中展示往届学子参与家乡建设、投身基层公益的场景,邀请学长学姐分享志愿服务心得,激发学弟学妹“反哺桑梓”情怀,不断壮大守护桑榆的青年力量。“很感谢曙光村的培养,希望学弟学妹们为家乡添砖加瓦!”大学生志愿者代表许炜的发言,道出学子们共同的心声。

寒暑互动:搭建情感联结桥梁

曙光村充分利用寒暑假,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催生学子与家乡的深厚情谊,将假期转化为学子与家乡的“黏合剂”。寒假,返乡大学生应邀参加“青年议事会”,在村委和相关部门的带领下,密切关注家乡动态,围绕地方产业发展、社区治理创新建言献策;暑假,“青雁归巢”计划有序实施,高校学子积极响应村委招募,担任社区志愿者,参与活动策划、秩序维护、宣传教育等工作。曙光村工作人员介绍,“青雁归巢”工程开展以来,已累计提供实践岗位20余个,村委不仅为大学生志愿者颁发社会实践证明,还建立积分表彰制度,表现优秀者可获年度嘉奖。“通过策划组织青少年活动,我不仅提升了组织能力,更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的价值。”2025年参与暑期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孙英博感慨道。

反哺社区:青春力量赋能基层治理

随着“青雁归巢”工程逐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主动投身基层社区建设发展事业,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家乡的实践。比如大学生志愿者参与青少年“七彩夏日”托管班,年均服务260余人次,作业辅导、科技参观、非遗手工体验等多样化服务充分展现出青年学子的担当;计算机专业学子协助村委优化“曙小光”人工智能办公系统,大大提升了基层工作效率;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参与社区通讯稿撰写、活动视频剪辑,丰富对外宣传的形式和载体,有效助力曙光村“逐光党建”品牌深化。“青年学生志愿者为社区带来了新视角、新技术,为基层工作增添更多创意和智慧。”曙光村村民高女士今年把孩子送到村委开设的托管班,看到大学生志愿者忙碌在各个岗位的身影,由衷肯定道:“大学生正成为基层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未来畅想:构建“青雁”成长生态圈

面向未来,曙光村计划以“青雁归巢”工程为支撑,通过升级三大要素,助力青年成长成才。一是平台升级,立足辖区资源禀赋,汇聚平台力量,联合未来健康科技产业园等现代园区和优秀企业,设立大学生实习基地,推动“产学研”融合;二是模式升级,锚定人才服务精准化,建立村级“优秀人才库”,跟踪青年学子成长轨迹,提前布局谋划,通过为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提供政策扶持等举措,为乡村发展引才引智;三是品牌升级,以“青雁归巢”为根基,打造“大学生乡村振兴实践营”,推出文旅策划、电商助农等特色项目,吸引“青雁”不仅“归巢”更“筑巢”,让才智落地生根。“我们要让曙光村成为学子们‘走出去’的坚强后盾,‘返回来’的热土家园!”曙光村党总支书记许忠平坚定地说。

从激励招募到融入参与,曙光村主动思考青年学子与家乡联系渐远的现实困境,以“青雁归巢”工程破题突围,在“离巢易、归巢难”的困局中走出了新路径。当青春力量与乡土情怀共鸣,一幅“学子成才、乡村蝶变”的双赢画卷正徐徐展开。(玉宣)

标签:
责编:季昱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