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共注”楼道建设“幸福池”
2025-08-06 09:27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讯 楼道不只是连接千家万户的物理通道,更是盛满邻里温情的精神家园。打造幸福楼道,关键要破解两道题——聚起心往一处想的人,筹够力往一处使的钱。往昔,无锡市新吴区硕放街道西典社区楼道治理总困在“社区忙在前、居民站着看、物业边上站”的怪圈:社区带着方案敲门,居民多是事不关己的漠然;物业贴出通知,常常在公示栏积了层灰。直到去年,“三方共注”模式的探索,才让这盘沉寂的棋局真正活了过来。​

“三方共注”聚资金,让每一分投入都连着牵挂

改变的开端,源于对“钱”的重新规划。西典社区依托益启来西典社区基金,在灵山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搭建了楼道改造专项资金平台,创新推出“居民捐一点、社区基金配一点、物业公司出一点”的筹资模式。居民只需扫描二维码,几块、几十块的心意就能汇入“幸福池”,这种便捷的方式降低了参与门槛,让更多人愿意为楼道改造贡献力量。社区从为民服务经费中挤出配套资金,是对居民这份心意的郑重回应,体现了社区对楼道治理的重视和投入。物业拿出维护费用,则让专业力量在楼道改造中有用武之地,保障了改造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

点点滴滴的资金汇聚,不仅凑齐了改造所需的费用,更重要的是凝聚了人心。云港佳园31号楼的共享空间书架添新书时,捐过款的居民总会特意来看“自己的书”是否被好好对待。云港佳园8号楼的便民生活被借走又及时归还时,楼道带头人李鸣总念叨“这钱花得有价值”。资金的流动,让居民对楼道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和关注度。

“多元联动”聚人心,让每一个身影都透着担当

“钱”的流动带动了“人”的联动,让楼道治理从单一主体的行动转变为多方协同的合力。当云港佳园31号楼党员王松英提议改造闲置空间时,社区不再单打独斗。物业立刻调来保洁阿姨,将楼道打扫得干干净净,为改造工作做好前期准备;设计师带着居民画的草图反复修改,让每个角落都融入了大家的巧思,充分尊重居民的意见和想法。​

墙面粉刷的那几个晚上,生动地展现了这种联动的温暖场景:年轻人站在梯子上粉刷墙面,小孩子学着用旧报纸折成帽子戴在叔叔阿姨头上以防涂料滴到头上,老人递工具时不忘叮嘱“慢点别摔着”。党员陈银祥的夫人腿脚不便,却拄着拐杖走到社区书记身边笑着说:“这楼里的事,咱们老百姓都能说上话了。”这种多方参与、互助协作的氛围,让楼道治理充满了温情与活力。

“同频共振”见成效,让每一处变化都显温度

如今,居民有了“主人翁”的参与感,不再是楼道治理的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社区有了“搭台者”的从容度,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资源,引导治理方向;物业有了“同行者”的归属感,与社区、居民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曾经各管一段的“三驾马车”,终于跑出了同频共振的加速度。​

这一模式所蕴含的楼道自治密码并不复杂,它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不需要惊天动地的投入,只需让每个人在楼道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必追求完美无缺的设计,只要让每笔投入都连着一份牵挂。

标签:
责编:季昱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