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之后,无锡如何步入“美学时代” ?
2025-02-21 12:53  来源:无锡日报    
1

当2025年总台春晚、元宵晚会的聚光灯对准无锡,正如镜头中所呈现的,不仅是江南的文脉绵延与小桥流水,更是现代化江南的奋发进取与勃勃生机,映照出无锡的时代面孔,也为城市带来了巨大流量。春晚之后,无锡如何将流量转化为城市发展的长久效益?不仅考验着城市的应变能力,更是对城市的建设发展、路径转型的一次系统检阅。

文化兴市,艺术建城,当下,城市发展已步入“美学时代”。如何提升城市审美,增强城市的吸引力,提高关注度,从而汇聚起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这是各个城市面临的新课题。无锡,这座充满传统韵味与现代活力的江南名城,正通过全面提升城市审美,将春晚的流量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增量,努力推动一座春晚分会场城市从现象级传播到结构性繁荣的质变。

以水为脉

传统与现代交融共生

千年运河水脉绵延,广袤太湖波光潋滟,总台春晚无锡分会场以“水”为主线,勾勒出一幅跨越时空的江南图景,让观众在桨声灯影中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共生。“无锡是4个分会场中唯一一个用水路串联的城市,这是总台春晚首次把江南水乡的韵致完整地展现出来。”2025年总台春晚无锡分会场负责人刘欣表示,“水”是无锡分会场重要的表达元素,舞台的设置都是紧邻水系,让海内外观众看到了无锡城临水而建,无锡人依水而居。

在对江河的保护发展实践中,无锡突出文化为魂,出台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实施方案,打响无锡运河长江文化品牌。“真正的地域审美创新,从来都是在历史纵深处寻找未来想象的支点。”正如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研究员冯莉所观察到的,在总台春晚和元宵晚会上,呈现出了无锡为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所做的努力,千年文脉、历史名人、非遗技艺等元素融入节目,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这种对运河长江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创新演绎,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审美内涵,也让观众看到了这座城市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视。

“央视出手,改造后的无锡南长街,干净高级的中式美学很难不爱。”“蹭个热度,来南长街街拍,人好多,但确实美。”……南长街的蜕变还在继续。近日,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提升改造更新一标段施工招标资格预审公告发布。建设内容包括街区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历史风貌保护修复与提升,周边环境配套改善等,此外,街区与亿航智能携手打造了全省首条eVTOL低空航线,将开拓空中观光旅游定制化航线,“天枢·古运河的心跳”水上VR之旅项目也已运营,展现出街区人文经济融合共生的生动图景。

天上村前焕新归来,太湖流域的江南传统村落成为市民游客体验国潮文化的城市会客厅;运河之畔,惠山古镇人气爆棚,惠山映月里美出了新高度,人们争相前去打卡;伯渎河边,梅里古镇传承着千年民俗,人们来此祭泰伯,逛市集,共同书写着新的篇章……以水为脉,还景于民,无锡正通过赋予传统文化新的表达,不断深化水城共融的城市内涵。

创新场景

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

通过央视的镜头,“美”成为大多数人对于江南名城无锡最直观的印象。2025年总台春晚和元宵晚会的无锡分会场,堪称一次江南美学的极致呈现。运河、太湖、古镇、老街、园林等地转化为了美好的场景。在创新打造的一处处演艺空间中,自然与人文得以和谐统一,观众在欣赏节目时,也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画卷之中。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城市景观的审美价值,也展示了城市的生态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夜幕降临,河水安澜,万千光束与涟漪共舞,南尖公园人头攒动,人们尽情欣赏着春晚同款灯光秀,感受着独一无二的运河风景。作为2025年总台春晚无锡分会场的舞台之一,位于梁溪区的南尖公园火爆出圈。南尖公园是大运河无锡段建设的新“运河十二景”之一,公园内保留着上世纪七十年代建造的仓储建筑群。“我们将对这些工业遗存进行活化利用和场景创新。”梁溪城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园内被划分成了南尖潮流会客厅、婚庆艺术文化产业区、港运生活休闲廊、水乡文化观光带四大主题板块,为大家带来全新的体验。

“上次来薛家花园还是10多年前,很喜欢转盘楼,再次来,没想到这里变得更有趣了。”2月16日,上海的阅读爱好者小郭在薛福成故居瑾槐书堂参加了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晓丹的《九诗心》新书分享会,“惊喜”和“舒适”是她对此行的评价。于去年完成活化利用的薛福成故居,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还将原本的辅助用房打造出全新的“薛家花园美学空间”,将传统和现代巧妙融合,通过艺术展览、生活家居、城市文创、花园咖啡、福面美食等特色内容改造,为古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市民游客漫步无锡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城市景观出现在了城市各处,悄无声息地浸润着城市,传递出优雅的气质:沿运河的环城慢步道,桥畔乐园、水湾小坐、杉影游廊、石台远望、站旁幽径以及浮栈观水,一路皆景;蠡湖沿岸、大溪港湿地公园、贡湖湾湿地公园内,现代艺术装置恰如其分地与山水融合;在梁溪河“十里画廊”沿线,通过打造“墙上博物馆”、运河轻驿等特色空间,唤起市民对古运河的记忆,同时将滨水空间转变为了集休闲、运动、文化于一体的“活力磁场”。

整体建构

创造江南美学新范式

越剧演员李云霄觉得无锡是一个特别浪漫,充满了江南韵味的城市,步步皆风景,处处有诗意;歌剧演员蔡程昱非常喜欢无锡,喜欢这里古色古香的建筑,喜欢江南园林的小巧精致;总台春晚无锡分会场导演组的秦睿迪感受到的无锡,有一种宽阔、包容、开放的气质……在人们与无锡的交集中,这座城市的不同面貌,都令大家深深着迷。当春晚的流量涌向无锡,这座城市也在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生态体系,将传统文化、东方美学、江南韵味、人杰地灵、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等无锡的关键词融入城市肌理,向人们展示无锡的独特内涵、江南的无穷魅力。

近年来,我市在革命遗址、文博场馆、街区公园、城市商圈、旅游景区、美丽乡村等地,实施宜游化改造、场景式植入、功能性提升,融入文化、艺术、文创、展览等多元化内容,建设了各具特色、各有腔调的美好空间,打造了一处处百姓喜爱、游客打卡的好去处。根据《“艺术拾珍·美好空间珍珠链”计划实施方案》,近日,我市公布了刘氏兄弟故居、闵惠芬艺术馆、红船场、鹅湖月溪书院、二亩半艺术空间、大溪港湖湾书房等45个“美好空间珍珠链”计划入选名单,加上前期的55个,我市累计打造了100个城市文化新空间,让市民游客在与城市的深入接触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城市的温度。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惠山古镇、惠山映月里在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通过业态、审美提升,成为江南水乡古镇的美学典范;宜兴窑湖小镇、陶二厂,锡山荡口古镇、新吴梅里古镇等地,通过保留江南水乡景致,结合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成为乡村美学建设的典范。流量的转化并非一蹴而就。无锡正通过精致化更新、精细化治理,尝试将流量爆点转化为发展锚点,最后沉淀为城市品牌。专家指出,城市之间,拼到最后,无非是差异化的体验、精细化的服务、深层次的享受,对于无锡而言,特别是对江南美学在城市方方面面的呈现,或是无锡“网红”变“长红”的发展密码。无锡也在全面解码江南基因,由表及里,打造沉浸式美学,将“江南符号”“无锡元素”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本报记者 韩玲、张月

标签:
责编: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