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月2日无锡讯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总有一天,我们要舞到长城去。”带着这一美好心愿,1月1日(元旦佳节),迎着2025年第一缕曙光,由12名听障人士组成的玉祁街道“惊雷”龙舞队终于登上长城“舞台”,在慕田峪长城第31届元旦观日出活动演出中一展风姿。

清晨6时许,晨光熹微中,“玉祁龙舞”闪耀亮相,伴着雷动鼓声,一条金色的巨龙在众人托举下翻腾起舞,欢快地追逐着游走的龙球。腾、跃、翻、滚……队员们相互配合,默契十足,起落间套路繁多、造型各异,将矫健勇猛的“中国龙”展现得淋漓尽致,场面蔚为壮观。精彩的龙舞表演与壮丽的日出交相辉映,不仅展示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残疾人自强奋进的精神面貌,更表达了对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美好祝福。

“太震撼了,很难想象这是一支聋哑人龙舞队”“中国龙的‘精气神’完全被拿捏了,看得我热血澎湃”……现场,精彩的演绎引得围观者一片欢呼,其中不乏外国友人,他们争相与龙舞队合影留念,在领略长城壮美风貌的同时,感叹中国传统非遗文化之美。

玉祁龙舞起源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礼社村,是一种传统舞蹈,迄今已有近500年历史。相传,明正德八年(1513年),明武宗朱厚照南巡玉祁,玉祁人舞黄青两龙恭迎,致“龙颜大悦”。而后,玉祁舞龙之风更盛,遍及各村,沿袭至今的礼社龙灯队更是代代相传,成果斐然。玉祁龙舞融合了北方舞龙的彪悍,又不乏南方舞龙的柔美,其显著特点是:龙头重8斤、龙身九节长18米,可根据场地条件和时间灵活表演,目前已形成跪龙、卧龙、游龙等约60个套路,其中,“中国龙”三字套路为国内首创,真正把艺术和体育融为一体。2011年9月,玉祁龙舞被列为江苏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支由12名听障人士组成的舞龙队,正是玉祁街道传承发展非遗文化、助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2019年,作为无锡市第一支听力残疾人舞龙队——“惊雷”龙舞队,在玉祁街道助残微公益项目中应运而生、成功组建。2022年11月,“龙舞大地、圆梦锡城——玉祁街道听力残疾人非遗文化传播计划项目”入围2022年—2023年江苏省残联助残服务项目,2024年,该项目荣获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以及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惊雷”龙舞队员们积极传承非遗,用玉祁龙舞“演奏”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用玉祁龙舞传递着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他们在无声的世界之中向下扎根、向上蜿蜒,“奏响”了属于自己的惊雷之声,那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声音,是人生价值实现的瞬间,是理想与现实交织的华美乐章。(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