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阴,解锁和美乡村“共富密码”
和美乡村焕新颜 乡村振兴动力强
2024-12-16 10:38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作者:李静 谢晓红  
1

绿水青山成色足,乡村振兴气象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和美乡村”的目标,从此前的“生态宜居 美丽乡村”升格为“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乡村如何升级蝶变?每一个村庄都在寻找答案。在江阴这片土地上,正在解锁不一样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被誉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的江阴,这里的创新,不仅出现在工业园、开发区,也同样诞生于乡村、田野。这里不仅产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还产出优质的大米、水产、现代田园生活与充满活力的基层治理。

今年,江阴坚定不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县域示范夯实“三农”根基,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模式——2024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89元、增长5.4%,城乡居民收入比值达1.801……这一年,江阴积极探索乡村共富密码并开展深入实践,努力将这些探索转化为当地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锦绣画卷。

产业兴旺

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一畦水芹绿,十里飘菜香。初冬时节,在江阴市月城镇戴庄村,村民们穿上齐胸的皮裤,穿梭在水田间,加紧采收水芹。花塘水芹作为戴庄村的传统种植业,已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如今,不再是一家一户分散种植,而是整合发展为规模化的花塘水芹主题产业园。

“现在戴庄村一季的水芹亩均产量在8000—10000斤,每亩净收入在3万元左右。今年,花塘水芹的种植面积达1000亩,全村种植农户有136户,累计带动村民就业近400人,今年预计为全村村民增加收入约2000万元。”戴庄村党总支委员、花塘水芹主题产业园负责人刘江兴表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花塘水芹的故事恰折射出江阴市农业产业势能加速集聚的态势。如今,在编制完成《江阴市现代农业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江阴已然构建市级农业科技园、镇级农业产业园、村级农业特色园“三园”体系,并且做优江阴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整合资源建设临港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长江三鲜”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中心,其中,顾山、月城等6个农业产业园获评无锡市级产业园,观山村、小桥村等16个村特色园获评无锡市级特色园,全市农业园区化率达63%。

不仅提升园区能级,更要育强经营主体。如今,江阴市新认定国家级生态农场1个,累计有无锡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8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70家、农业龙头企业36家,院士工作站2家,累计13家农业龙头企业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农业板”挂牌。

以创新驱动为动力的农业数字化在江阴悄然兴起,这不仅提升了江阴农业产业的竞争力,更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在江阴创新村的河豚越冬养殖大棚,一尾尾河豚正在方形水池里游弋。在400多亩的养殖基地水域里,自动投饵机、无人巡航船等设备投入应用,90%的养殖环节实现了自动化。

一家家龙头企业正茁壮成长,一个个特色产业正稳步发展为富民产业,江阴农业品牌矩阵则持续扩容。江阴市持续打响“江阴好”系列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市共有绿色食品129个、有机农产品5个,累计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无锡市级以上农产品品牌10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5.41%。

新发展阶段,历经高速工业化、城镇化的江阴,在城乡统筹和乡村振兴等战略引导下,通过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建成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农产品走出长三角,迈向更广阔的市场,助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民富村强

激发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近日,位于江阴市璜土镇、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的优质中小企业孵化园正式交付给江阴市科诚技术有限公司使用。这是璜土镇村村联合抱团,让“闲置土地用起来、优质企业留下来、村集体经济强起来”的重要举措。

璜土镇有12个行政村,12个村中村级收入最高的也只在江阴全市平均线附近。近几年,不少村开始“掏老底”。2021年,璜土镇决定建立“镇党委统筹、村村抱团发展”共同体,变单向的资金“输血”为自身“循环造血”,探索成立“村村富”镇村联合发展平台,联合辖区内12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成立江阴市村村富投资有限公司。此后,璜土镇主动对接农业农村、工改办等部门,获得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导,收购闲置用地,建设优质中小企业孵化园区。孵化园建成后每年将为全镇村集体收入增加1000万元以上。

璜土镇的“村村富”项目是江阴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江阴市把镇村集体经济作为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的“强大引擎”和“关键一招”,因村施策,创新镇村集体经济建设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的投融建管模式,打造了一批产业层次高、质态结构优、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有效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发展。入库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4个,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00%。2024年初,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对2023年度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机制创新典型和工作突出个人进行表扬的通报》,江阴市激活集体经济“强大引擎”推动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精准发力入选全省创新典型名单。

江阴“一村一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023年村级收入28.7亿元,村均收入1120万元,4个村收入超亿元。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闭环管控体系,优化提升“户户通”“E银通”等监管平台,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24年位列全省同类城市首位、达47846元,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776,城乡收入倍差持续收窄;同时,江阴加大对农民创业的支持力度,完善“六补一贷”政策体系。全方位助推农民就业。新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2个、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27个,扶持农民自主创业1079人。

越来越多的村民从民宿产业等新型业态中获取收入。江阴市南闸街道观西村打造狮山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年总游客量逾35万人次。闲时,狮山湖日常管理提供45个全职就业岗位,忙时逾百个岗位,另有约20户村民依托活动开展售卖服务等,带动了陶湾及邻近村庄约80户农民2023年增收约350万元。2023年,观西村村级有效收入为1436万元,实现稳步增长。

在江阴,奔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光有乡村“头雁”,还有一些经济相对薄弱的村庄。为此,江阴成立了全国县域首家“乡村振兴·共富基金”,对经济相对薄弱村实行项目化运作、精准化投放、造血式帮扶,助力“一村一品”工程,持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首批向23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投放补助资金4086万元,启动产业发展项目16个、总投资超1.3亿元,实现收益近1000万元。

江阴农村聚力走向共同富裕,可以说得益于村集体经济的发达。而雄厚的集体经济实力,为增加村民收入、扩张村民福利,提供了关键基础。截至目前,江阴市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率达97.57%,新征地农民即征即保率达100%。在全国首创“互联网+”乡村医疗互助新模式,进一步构建覆盖全面、精准精确的县域社会救助新体系,覆盖江阴市186个村、57.95万人,补助3.18亿元。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持续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持续强化,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91.15%。

生态宜居

扮美了“面子”厚实了“里子”

江阴揽平畴沃野,依长江,自然禀赋优越,行走在江阴各地,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田野村庄,白墙青瓦,“鱼米之乡”的风采常见。

江阴市长泾镇蒲市村在今年国庆长假经历了游客如织的时光,游客们或在蒲市印象书屋里品茗看书,或争相体验儿时记忆中的“龙骨水车”。

“无边光景一时新”的蒲市村,2017年被确定为江阴市首批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工作试点村。通过村庄环境整治,蒲墅里自然村整体面貌靓化出新,每户村宅的房前屋后种植着各类花草树木,假山、小桥等景观小品点缀其间,曾经破败的村落变成诗意田园。同样“旧貌换新颜”的还有江阴祝塘镇的石堰村,近年来,注重保留村庄肌理,以原有水、路、田为基底,开展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重现昔日“小桥流水、枕水而栖、绿荫花影”的水乡生活场景。

乡村美不美,关键看环境。江阴塑形铸魂并举、硬件软件齐抓,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留住乡风乡韵乡愁。促进生产业态美。推动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全市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达75.8%以上。连续23年开展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多样性修复。促进生活质态美。结合“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合理安排农村产业发展、耕地保护、村庄建设等项目用地,全市319个规划发展村的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促进生态宜居美。全力打造凸显“澄”乡风韵的最美乡村,建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4个、特色田园乡村10个、传统村落10个,逐步实现“四季有花、随处见景”的美好愿景。

江阴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越来越多的乡亲们过上幸福的田园生活。目前,江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覆盖率均达100%,全市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达72%以上。全年新改造老旧供水管网10.1公里,新改建农村住房天然气接管12368户,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4.28公里。

农村公共服务便利度有效提升。江阴持续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完成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率达71%。持续扩大“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市建设成效,新增4个省级示范点。完成9所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工程,创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

整洁有序、风景如画的村容村貌,持续提升的乡村生活便利度,这些变革切实提升了江阴村民的生活质量,激发了乡村的内在活力与潜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动力。

阳光治理

让和美乡村更加和谐

看电视监督、用表决器投票、发微信问政……在江阴璜土村,从村务公开、村民议事到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等四项村级民主制度建设,扎实推进村级民主自治扩面提效,走上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

积极推进村务公开,推行“阳光治理”,江阴璜土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而其有效治理的一大有力举措便是积分制管理模式。目前,璜土村20个自然村均已全面铺开积分制,5573名村民中有近500名村民积极加入志愿活动中。

璜土村的故事在江阴市并非孤例,全市超过90%的行政村都已开展相关探索实践。在积分激励下,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更高,文明乡风让和美乡村更加和谐。

如今,江阴纵深推进全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基石工程”,创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3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个,积分制案例获评全国第五批乡村治理典型、月城镇“民情帮帮团”案例获评第三批省乡村治理典型。综合运用“1+10+N”党员联户、三务公开“户户通”、网格化、积分制、清单制等载体,逐步构建党建引领下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格局。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落地生根。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进行系统部署,释放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信号。站在新起点上,江阴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农村工作会议部署,锚定“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重大任务,奋力推动农业强市建设。迎面而来的还有那份追求共同富裕的澎湃动力,关于江阴乡村振兴的新故事将不断续写。 

标签:
责编:徐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