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怀念这些年轻生命 他们牺牲在黎明前
2021-04-23 10:42:00  来源:江南晚报  
1
听新闻

1949年4月23日,无锡迎来了解放。作为无锡人铭记的“解放日”,有许多先烈们牺牲在迎接新时代曙光到来的前后。本报记者寻访到几位72年前牺牲的无锡籍烈士的家属,聆听烈士们鲜为人知的故事。

他牺牲时, 离无锡解放不足一个月

烈士 王耀南讲述人 女儿

在盛岸一村的王平英家中,老人已82岁,行走不便。在她家中的墙上,一张装在镜框里的烈士证明书,写着她的父亲——王耀南曾任锡北区武装工作委员会书记,放在最醒目的地方。小方桌的玻璃台面下,是王耀南的复原像。“从来不知道父亲长什么样子,只有这张相片”,王平英说,其实父亲牺牲时,上半部脸被子弹打飞,大概是战友们回忆后复原的。但王平英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她猜测复原像上单眼皮的父亲可能没有真人英俊。

提起父亲,王平英心中总是掺杂着复杂的感情。听说父亲变卖了家中所有的田产干革命,被敌抓住后严刑拷打也没有透露过半点风声,铮铮铁骨让她引以为豪。而对于一个女儿来说,没有得到过父亲的爱抚,没有喊过“爸爸”,又是一件人生憾事。

王耀南1917年出生于江阴文林,早年到上海的印刷厂当学徒,在这里接触了进步思想,被党组织发展成为共产党员。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后,他和工友们一起运送物资,支援中国守军。上海失守后,他回到无锡。1939年,他参加了“江抗”部队,受伤后留在了地方,担任锡北行署天下区常备队队长。他还曾打入敌营,利用特殊身份为党传递情报。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多次被捕。据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珍藏的一份资料中记载,他有一次被日军抓住后,敌人用老虎凳、灌冷水等方式严刑拷打,他终不吐半字。在敌人决定枪决他的前夜,王耀南利用敌人打麻将牌的声音作掩护,机智出逃。1943年,他又一次被捕关在苏州直至1945年。妻子在他被捕后,急到病故。那一年,王平英才4岁左右。1945年11月,他到苏北进入党校学习,1946年10月,他重返苏南,担任锡澄县武装工作委员会委员。1948年的除夕,王耀南带领两名队员到吼山附近的南山头村活动,夜宿于此,遭包围。因寡不敌众,王耀南从屋顶跳下跌伤足部被捕。1949年3月27日早上9时,他英勇就义,高呼“共产党万岁”,只有32岁。

对于王平英来说,父亲的许多故事都来自资料和战友们的点滴讲述。比如,王耀南有夜盲症,夜雨天,经常摔得浑身上下一团泥,但他非常乐观和幽默,和战友们开玩笑说,“喝粥不用菜了,有我这个咸鸭蛋了”。而王平英常感伤自己的童年永远在东躲西藏中,晚上睡在田埂上的棺材里,冬天冻得脚跟溃烂,夏天头上满是蚤子。但父亲的战友们常告诉她,父母是牵挂她的,晚上会偷偷地来看一眼熟睡中的女儿。王耀南牺牲前,把女儿托付给战友们。“包厚昌、张卓如等都对我照顾有加”,王平英说,每次遇到困难,她都愿意向父亲的这些战友倾诉,他们都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惦记着她的学业、婚姻。在王平英看来,自己虽然是个孤儿,但在父亲这么多战友的关心下,安然生活在父辈们努力争取的和平时代,让她感到幸福。

76年前离家, 只在梦里相见

烈士 张锡坤讲述人 妻子

在惠山区,有一位叫张锡坤的烈士。张锡坤1945年1月参加革命,1949年牺牲在了黎明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战斗到最后一刻。

人们常言,时间可以抚平创伤,可是70多年来,已经95岁高龄的张阿秀老人梦中出现的都是自己丈夫的身影。在阳山镇西面有一个村叫尹城村(原西漕村),这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1920年,烈士张锡坤就在这里出生。

“他出去参加革命后就没有回来过,我不识字,但是‘张锡坤’这三个字我却认识”。在烈士张锡坤的家里,看到写在采访本上的字,烈士的遗孀张阿秀老人缓缓地告诉记者。老人年事已高,听力严重衰弱,但思维清晰。

如果张锡坤烈士还活着,今年已101岁了。在那个时代,两人结婚并没有合影,张锡坤烈士一辈子都没留下一张照片。他的样貌除了张阿秀老人,已没有人知道了。

张阿秀和丈夫共同生活过5年。她对丈夫的记忆也永远定格在了丈夫20多岁的样子上。张锡坤烈士出身贫农家庭,从小受尽旧社会的折磨,饱经贫穷苦难的煎熬。1945年1月,盼望已久的新四军来到了阳山,他就跟着部队参加了革命。张阿秀老人回忆说,张锡坤离开家乡之后转战各地没有回来过,思念丈夫的张阿秀曾登报寻夫,无果。后来,张锡坤从外地给家里写过一封信,张阿秀这才知道丈夫当时战斗的地方在苏北高邮……这是他留给张阿秀最后的“只言片语”。

张锡坤烈士经过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多次战斗,历经枪林弹雨,英勇杀敌,屡建战功。他曾任二十四军七十师二O九团二营五连副班长,在解放安徽芜湖战斗中英勇牺牲。编号为1949.苏烈第00148革命烈士证明成了张家最珍贵的东西。

张阿秀儿媳岳亚英说,晚辈们对婆婆都很孝顺,老人生活简朴,勤俭节约。尽管如今生活好了,她也极力反对浪费,并告诫晚辈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有的人都应该珍惜。阳山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表示,张阿秀作为烈属,每月都有生活补助金,最近几年,每年数额都在增加。

他走在最后, 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

烈士 陆阿锡讲述人 儿子和孙子

每年清明前后,烈士陆阿锡的家人都会去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献一束鲜花。在陵园一面刻着数千个名字的英烈墙上,陆阿锡的名字位列其中。回忆起父亲当年的故事,今年78岁的陆国影感慨不已。“父亲牺牲的时候我才6岁,当时是母亲去镇江见了父亲最后一面。父亲牺牲在镇江,找不到墓碑。后来是由省里派解放军把父亲遗体运回家乡埋葬的。”陆阿锡牺牲后,于1953年3月2日由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为烈士,此后又于1983年和2014年更换了新的烈士证明。陆国影说,后来家中发生变故,只剩他一人,是由国家抚养长大成人。

孙子陆润芝今年也已51岁。他告诉记者,关于爷爷陆阿锡的故事,是在15岁那年从父亲口中听闻。爷爷陆阿锡出生于1913年9月,原无锡市郊区人,年轻时是公营苏南建华内河轮船公司民主三号轮上的船员。1949年,无锡刚刚解放,陆阿锡受无锡交通运输军营代表委派,执行为解放舟山群岛运输战士和军火的任务。在途经瓜洲口(镇江)时,遭国民党反动派飞机拦截。炮火中,陆阿锡为了救客轮上的人,让别人走在前面。当他最后往船舱走的时候,来不及躲避突如其来的枪击,和另外3名同志当场牺牲。那一年,他还没到36岁。

陆润芝说,爷爷把自己留在了最后,而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其他人,在生与死之间忘记了自我,全家为有这样一位英勇无畏的亲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时光变迁,他那勇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也时刻鼓舞着全家,成了家族中的传家宝。“在爷爷的精神引领下,我们全家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继承爷爷的遗志,踏着爷爷的足迹,为祖国富强而奋斗!”陆润芝说,他的女儿和女婿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全家人每年去英烈墙前缅怀亲人,一边“告诉他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一边也是自勉,立志建功新时代。

(记者 黄孝萍 黄振 潘凡/文、摄)

标签:烈士;父亲;无锡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