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上午,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2025年工作会议暨未来食品与营养健康会议在泰兴市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中心拉开帷幕。来自国内外的400余名专家学者、政企代表齐聚长江之畔,共商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路径,为这座“鲜食之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泰兴,寓意‘国泰民安、百业兴旺’,是一座兼具深厚农业底蕴和强劲工业动能的活力之城。”泰兴市委书记刘文荣在致辞中介绍,近年来,泰兴正以“新型食品“为核心赛道,推动粮油加工、特医食品等产业集群发展。“从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产业研究院的落地到院士专家领衔的科研团队和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入驻,‘未来加工’理念已在这里生根发芽。”刘文荣特别提到,当天启用的中国(泰兴)农产品未来加工创新研究院将成为深化产学研协同的“强引擎”,助力泰兴在科技创新与产业攀升中抢占先机。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吴晓玲在讲话中指出,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抓手,2024年全国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10万家,营业收入达17.99万亿元。她强调,要锚定国家战略,强化创新引领,补齐科技产业融合短板,优化研发体系运行机制,推动核心技术装备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跨越,让农产品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杨振海表示,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农科院将持续聚焦农产品加工提质增效与食品营养健康升级,推动加工科技与生物、信息等技术深度融合。他希望泰兴依托农产品未来加工创新研究院,打造“传统加工”向“智慧制造”升级的示范标杆,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泰兴力量”。
开幕式现场,涵盖食品风味感知、无晶深冷保鲜等领域的8支科研团队及6个孵化项目集中签约,标志着泰兴在未来食品研发与产业化领域迈出坚实一步。
随后,中国(泰兴)农产品未来加工创新研究院正式启用,将成为汇聚顶尖智慧、加速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刘蓉蓉发布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报告(2024)》,系统梳理了行业发展成果与趋势。
据了解,作为承办地的泰兴农产品加工园区已建成22平方公里产业矩阵,88家企业在此扎根,年开票销售突破120亿元,坐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双金字招牌。园区构建的六大服务平台中,1.2万立方米容量的冷链物流中心可实现货物直接出口,检验检测中心提供1000余项检测服务,为企业发展全程护航。
“从零星企业入驻到产业集群成型,我们用十五年践行‘以农兴产、以产富民’初心。”泰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理办主任崔振在推介中透露,未来五年,园区将聚焦新型食品产业集聚、科创融合、工业文旅“三个高地”建设。
孙宝国、薛长湖等院士现场围绕“大食物观与食品创新”“海洋生物资源高效利用”等主题展开主旨报告,为农产品加工与未来食品产业发展提供前沿思路。
当天下午,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工作会议、谷物精准营养会议、人工智能与食品产业创新会议等同步召开,深入探讨行业热点与技术突破方向。
这场汇聚全球智慧的“鲜食盛宴”,不仅为泰兴农产品加工园区搭建了国家级交流合作平台,更将推动“未来加工”理念在长三角落地深耕,助力农业现代化与乡村产业振兴实现新跨越。
(鞠晶 汪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