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泰州市区又发现一位老英雄 从军十五载缺席三个女儿出生日
2019-07-04 17:57:00  来源:泰州晚报  
1
听新闻

  海陵区人民东路市民周先生日前向晚报来电反映,看到晚报关于“甲等功臣”高国枢的报道后,想起来自己的邻居徐桂根老人曾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老人身上有很多部队培养出来的优良传统,值得后辈们学习。

  他是泰州第一批义务兵

  徐桂根老人居住在人民东路2号楼,记者在楼下小卖部问路时,一位阿姨就夸口称赞:“徐桂根可是我们这里的名人啊,得好好报道一下。”

  叩开徐桂根的家门,老人精神抖擞地迎了出来。虽然已是84岁高龄,头发也已苍白,但他脸上的表情告诉记者——我还没老。

  徐桂根,1955年9月参军,当时他19岁,在泰州二中读初三。“那年,全校共选了7个人去当兵,初二年级选了两个,初三每个班选了一个。那个年代能去当兵,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被选上后,我足足开心了好几天呢!”

  “当年,广州防空司令部在泰州共征了100名义务兵。1955年,是我国实行义务兵役制的第一年,我们这100人是泰州的第一批义务兵。”徐桂根说。应征青年全部在玻璃厂统一集合,从西浦码头,乘船至镇江,再从镇江乘火车直达广州。

  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

  抵达广州防空司令部后,徐桂根被分配在电机班学习电机修理。

  徐桂根记得他们入伍后的第二年,5月的广州,天气已开始炎热,所有的新战士都还穿着刚入伍时发的棉衣。唯一的这套棉军服,他们足足穿了9个月。因为是全国实行义务兵制第一年,部队很多供给都跟不上。

  衣服还可以将就着穿,可是鞋也就那么一双,很多新战士鞋穿破了,就捡老兵们的旧鞋穿。“条件很艰苦,外面的老百姓看到我们5月份还穿棉衣,都忍不住拿我们取笑。”徐桂根说,“我们反而不觉得艰苦,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训练中。”在电机班学习两年后,徐桂根被分配到位于广州福山的536高炮部队司令部通信股服役。

  徐桂根在536部队服役12年,一直从事全团电台修理工作。12年也让他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中尉军官。其间因业务突出多次受表彰,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因为部队领导对徐桂根工作的信任,1957年12月,在部队参加抗美援越战争时,徐桂根带着一个排的10多名通信兵,作为先遣部队,从友谊关进入越南境内,架设通信设备。

  避开轰炸架设有线电

  进入越南境内后,美军的飞机就不时来轰炸。徐桂根带着战士们,在距离友谊关71公里处,不分昼夜的架设通信设备。

  “美军飞机轰炸是有规律的,越南国土南北狭长,美军飞机早晨从东边发起攻击,下午从西边发起攻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避开我们解放军高射炮的攻击。敌机迎着太阳起飞,我们的炮手在这种情况下极难发现目标。”徐桂根说。

  掌握了美军的攻击时间段,徐桂根就带着战士们,展开了“山山洞”通信设备架设模式。越南山多,“山山洞”模式,就是靠着山、依着山、架设有限通信设备,有山洞的地方线路就从山洞里穿越,这样能保障设备在遭受敌机轰炸时,损失降到最低。

  “在越南时,没有营地。我们晚上就把活动床支在树下露营。越南蚊子、毒蛇特别多。尤其是蚊子,躲都没法躲,战士们身上咬得满是包。洗澡也没地方洗,我们就想了个法子,在水稻田里挖一个大点的坑,这样水就都集中过来了。然后,就用这泥水随便冲洗一下。”徐桂根回忆说。

  美军的飞机有时也会打破规律来个突然袭击,徐桂根和战友们听到飞机的轰鸣声和爆炸声就会躲到“猫耳洞”里。“当地村民,到处挖有‘猫耳洞’,随时随处都可以藏身。”

  半个月后,徐桂根带领战士们,以没有人员伤亡的成绩,架设完所有通信设备。

  无数战友牺牲异国他乡

  战争永远是最残酷的。中国支援部队在援越抗美的艰苦年月里,涌现出许许多多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中国支援部队4000多名指战员血洒越南的土地,有1000多名烈士至今还长眠在越南的山岗。这其中就有徐桂根所在团队的很多战友。

  作为通信兵没有直接参与战斗,但徐桂根经常目睹战友们的遗体,被当地百姓从战场上运回集中安葬。

  “刚开始,牺牲的战友不多,为了纪念他们,墓碑上都会刻上他们的名字、年龄、籍贯。后来随着战争的日益残酷,牺牲的人越来越多,墓碑上就只会刻下他们的名字了。”回忆起这段往事,徐桂根老人不禁潸然泪下,“他们永远长眠在了异国他乡,战争结束后,有一些知名烈士的遗体被运至越南河内集中安葬。”更多战士的遗骸,则一直远远留在了越南的山岭之中。以另一种方式,默默守护着他们自己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个鲜花盛开的地方。

  “美军飞机装载的炮弹种类很多,有子母弹、感应炸弹等等。子母弹会携带很多炮弹,攻击范围很大。感应炸弹扔下来不会立刻爆炸,当有车经过时,炸弹受到感应会自动爆炸。”徐桂根说。“每个团队当时都配有排弹兵,专门排除投在铁路、公路附近的感应炸弹,以保障大部队的安全。”

  徐桂根说,扬州的一名战友曾正面遭遇美军扔下的炸弹,就在炸弹爆炸的那一刻,另一位战友扑上前去,将扬州战友安全护在身下。这个壮举被全团传为佳话。

  在越南战场做了两年通信保障工作,1969年,徐桂根随部队回到广西。1970年,转业回泰州。

  缺席3个女儿的出生日

  徐桂根的老伴王建英今年也已80岁高龄。她的父亲是一名部队离休的老干部,将她许配给徐桂根,就是看重他是名军人。

  王建英说:“他当年去越南战场,我一点都不知情。就在他去越南时,我们的二女儿出世了。我一个人在万亩渔场(今碧桂园处)插队当会计,带着3岁的大女儿。在朋友们的帮忙下,才平安生下了二女儿。怕他在部队分心,生活中的困难,我一句都不跟他提,每次写信也是报喜不报忧。三个女儿出生时,他都没有在场。”

  如今虽已转业多年,徐桂根一直秉承着部队留给他的优良传统,为人正直、勤俭节约,深受小区居民的尊敬与爱戴。

  老两口现在过着平静幸福的晚年生活,几个女儿也是特别孝顺,把老两口都当成了家里的“宝”。

  因为王建英年轻时,在省篮球队当过多年运动员,受妻子影响,徐桂根现在最喜欢做的事,就是陪着老伴一起看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篮球、排球、乒乓球、体操、跳水,只要是体育比赛我们都爱看。”徐桂根笑着说。

  记者胡桂材

标签:部队;越南;战友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