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空姐形象,大多数人想到的往往是高跟鞋、丝袜与短裙。近日,山东航空新制服亮相,女空乘可自选裤装或过膝裙,轻便的平底鞋代替了以往的高跟鞋。空乘制服从“形象优先”到“实用优先”的转变,引得网友纷纷点赞。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高跟鞋、丝袜与紧身裙等元素,被视为代表空姐优雅从容的标志,符合航班高端精致定位。但如果细究起来,高跟鞋、裙装等需求,似乎没那么合理:高跟鞋不仅不便于行动,久站还可能带来职业损伤;裙装步幅受限,不仅不便于空中服务,在应急情况下很可能影响行动,大大增加风险。最近,脱口秀演员嘻哈将这些不合理讲成段子搬上舞台,也让更多人认识到了习以为常背后的不正常。

平底鞋、裤装带来的不仅是舒适,更是安全保障。况且,决定空乘职业形象的,应是良好的服务、沟通和保障能力。民航作为主要交通出行方式之一,具备公共服务属性,这意味着空乘人员也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航司推动职业着装变革,一方面,可以让广大旅客重新认识到空乘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及差异性;另一方面,这种基于实际工作场景的调整,让服务者得以卸下“美丽负担”,反而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提升服务质量上。从这个角度看,鞋服之变,变的不仅仅是外在形象,更是人文关怀在职场中的延伸,是职业评价向服务本质的回归。
从高跟鞋到平底鞋,也是公众参与推动的进步。事实上,这一年来,不少国内民航的制服都有新变化。去年8月,湖南航空率先推行乘务员穿平底鞋执飞航班。吉祥航空、春秋航空,也都纷纷抛弃了高跟鞋。2024年,民航局发布的《客舱运行管理》里也写道:“在飞机滑行开始至飞机到达目的地旅客下机结束,客舱乘务员不应穿高跟鞋。”越来越多乘客开始关注服务者的真实状态,“好看”不再是评价服务的首要标准。转变背后,其实是社会对职业价值认知的升级:职业尊严从不源于刻板的外在规训,而在于对劳动者真实需求的尊重。
站在更广阔的视角,空乘换装并非孤例。医护人员告别烦琐制服、换上更便捷的手术服,教师行业摒弃“职业装必须刻板”的旧观念,越来越多行业正在打破“颜值优先”的隐性规则,转向对行业本质的关注。这些变化也让人们看到,当职场规则开始围绕“人”的需求设计,劳动者才能在被尊重中释放更大的能量,也更利于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从高跟鞋到平底鞋的距离,丈量着一个社会对劳动价值的认知深度。只有摆脱不必要的束缚,让每一个心存梦想、执着奋斗的人在岗位上释放价值,职场生态才能真正生长出人文关怀的底色。
(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