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苏青
近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内欧式设计的咖啡店吸引了不少“打卡者”,更有网红携三脚架等专业设备前来长久拍照,引起当地市民对就医秩序的担忧。
网红打卡的风,竟然吹到了医院?
从前,旅游景点是打卡的主要目的地。这两年,一些特殊打卡点相继涌现。譬如湖南长沙天心区的坡子街派出所,因一档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播出而引人关注,众多人前来打卡并做出抱头蹲下的动作;再如成都玉林七巷一居民区楼下的健身器材区,因一个说唱歌手的“DISS”意外走红为“成都迪士尼”,无数网友争相前来引发噪音扰民问题;令人颇难理解的是,巴黎奥运会后,网友们争相打卡奥运冠军全红婵的老家,导致全红婵母亲都“不敢让她在家里”……
从街道、派出所等公共场所到小区、私宅等私人领域,“网红打卡”的涉足之地越来越广,部分打卡者们近乎“疯狂”地涌进一些看似藏着“流量密码”的地方。
在众多网友看来,如此打卡已然“越界”了,甚至显得有些无底线、无下限。“网红打卡”也是有边界的,并非何时何地都可以。
究其根源,打卡是为了“留痕”,证明自己来过。不可否认,网红打卡对城市发展有积极作用。在文旅产业,网红打卡带火一座城的案例并不鲜见。如山东淄博、甘肃天水、山西隰县,泼天的流量带火一座座小城,也让我们看到了“网红打卡”的神奇魔力。随手拍一下的行为本身无可厚非,但当这种做法扰乱公共秩序或影响他人生活时,就明显不妥了。更何况,不是任何场合都能成为随心所欲的拍照打卡点。
打卡应有边界感,这边界首先是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边界”,其次是人们心中的道德和文明“边界”。
站在公众的角度来讲,打卡不应扰乱公共交通,更不应影响打卡地点周围人们的正常生活。站在打卡人的角度而言,打卡是为了“留痕”,不是为了惹人烦。而且,有些地方明显不宜打卡,比如车辆疾驰的公路、人烟罕至的荒山以及禁止进入的自然保护区,到这些地方打卡可谓是“拿命打卡”。
说到这,不妨再深思一层,究竟是谁让“网红打卡”变得如此没有边界感呢?这当中,既有流量网红的不当引导,也离不开一部分人好奇心、跟风心的驱使。
对于没有边界感的打卡行为,相关管理者应“该出手时就出手”。与此同时,地方管理者还需擦亮眼睛,看清什么样的流量值得接,什么的流量里藏着巨大隐患。这方面,湖南公安的做法值得借鉴。早在2021年,湖南公安就曾发布过《解锁坡子街派出所的正确打卡姿势》推文,严禁抱头蹲下拍照并示范如何“正确打卡”,同时借助文化墙宣传公检法典型案例,成功利用“流量”适时普法。
作为普通公众,我们在享受“网红打卡”带来的乐趣时,更应保持必要的理性,盲目跟风并不会“有趣”也不可取,尤其在面对部分特殊的“网红”景点,应遵守相关规定和当地习俗,勿让一己之私影响他人,也别让盲目之举给社会添乱甚至触碰违法犯罪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