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江一苇
在传统印象中,文物古董大多保存在博物馆或美术馆这样的专业文化机构中。可现在,一些“文物古董”也“勇闯”互联网赛道,直播鉴宝成了当下新的流行趋势。直播间里的文物究竟是真是假,处在风口浪尖的鉴宝博主们又能否真的经得起推敲和考验呢?
在部分社交平台上,鉴宝直播间很是热闹。在这里,各行各业的人模糊了年龄、性别、地域等社会特征,统一以“收藏者”身份携带“传家宝”或是“稀世宝贝”和主播连麦,文物鉴定的种类则包含商代玉器、春秋水坑青铜剑、明清花瓶和银元等一众古董文玩。当然,大多数情况下,鉴定结果都与收藏者的期待相悖,但鉴宝主播专业的文史知识和幽默诙谐的语气,还是让屏幕外的网友体验到一把“云鉴宝”的乐趣,甚至将直播鉴宝当成调剂生活的段子。
需要承认的是,直播鉴宝作为一种新现象,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对文化推广和知识科普产生了积极影响。换句话说,直播间里的鉴宝,打破了传统文物鉴赏的门槛,让原本只属于少数专业人士的领域变得触手可及。在直播间中,无论是价值连城的“国宝重器”,还是民间流传的市井小物,经过主播通俗易懂的讲解,网友不光能学到文物鉴定的基本技巧、提高识别能力,还能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从而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认同。
进一步看,直播鉴宝还激发了公众对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的兴趣。根据网友们分享的经历,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是从“看段子、找乐子”转向了主动关注身边的历史遗迹和民俗知识,甚至参与到文物保护的志愿服务中。这种从线上到线下的互动,无疑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开辟了新的路径。
然而,直播鉴宝走红的同时,也落入到争议之中,尤其最近某位拥有千万粉丝量的主播“疑似翻车”,更让大家对鉴宝主播的专业性和真实性多了一重审视。
一方面,文物鉴定需要大量系统专业的知识做支撑,但当前直播门槛相对较低,一些不具备专业鉴定资质的主播涌入市场,他们可能凭借有限的知识或主观臆断进行鉴定,从而误导观众,损害行业公信力。另一方面,为了吸引流量和关注度,部分直播间不惜夸大其词,甚至编造鉴宝故事,严重背离了文物鉴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更有一些不法分子直接利用直播鉴宝进行诈骗,通过伪造文物、虚构高价收购等手段,骗取观众信任和钱财。
正如前文所言,直播鉴宝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文物鉴赏的门槛,请注意,“打破门槛”不等于“拆除门槛”。线上鉴宝的准入机制以及鉴定者要遵守的专业准则,没有理由因传播渠道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诚然,网络可以提高大众对历史文化和鉴宝行业的关注,可“故事”和“历史”之间到底存在着本质不同,以编故事换流量乃至违法乱纪,最终会削弱人们对历史的敬畏。
以上种种,其实也给监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提了醒,加强引导和监管才是帮助文物鉴定行业“出圈”的良药,不妨主动制定出一套包含审查、鉴别、培训在内的制度规范,引导扶持那些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新老博主开拓网络赛道,也避免更多普通人落入“古董局中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