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锦丰镇光明村的乡间小道上,总能看到一位老人骑着自行车穿梭的身影。车头挂着褪色的工具包,后座绑着磨得发亮的小板凳,83岁的石士良就这样载着他半个世纪的理发手艺,将温暖送往村头巷尾。
“老石头,今天给我剃短点,让我感觉精神点。”上午9点,在光明村老年活动室门口,石士良刚支起折叠椅,老主顾便排起了队。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稳如当年在部队给战友理发时一般,用手推剪将头发剪短,用剃刀“唰唰”将脸庞刮干净——这套行云流水的动作,他已重复了数十年。
石士良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他的理发手艺是在部队里学会的。石士良为人善良、正直,退休后便在闲暇之余走街串巷为村民理发,满脸笑容、乐呵呵的他被村民亲切称呼为“老石头”。理完发后,大家通常会塞钱给石士良,但他总是拒绝,有时实在拒绝不了就收个三五元钱意思一下。“老石头为人实在,理发也十分仔细,我们老年人一般都会找他。”家住悦来社区的聂松清是石士良的老主顾。
石士良的工具包里有本泛黄的记账本上,里面记着“李阿婆偏瘫需上门,家住……”“胡大爷下次理发在9号……”等信息,村里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出门理发腿脚不方便,石士良一一记录下来,每月上门为他们理发。个别老人卧床多年,无法动弹,石士良甚至还要跪在床上为其剪发。“都是自己的老兄弟、老姐妹,总得让他们看着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石士良说。
石士良也是一名志愿者,经常参加村里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每逢清明节,他主动承担起文明祭祀宣传工作,上门分发文明祭祀的宣传单,将“文明祭祀、保护环境”倡议发到每位村民的手里。同时,他协助村委会在主要村干道、路口组织开展巡逻工作,为平安建设添砖加瓦。村里每月组织的党支部活动,石士良都准时参加,积极讨论。哪里路灯有故障了、村民如何沟通感情、党员怎样加强联络……讨论会上,石士良都会一一“揪”出问题,督促村委改进工作,为村民办好每一件事。
石士良以“积跬步至千里”的坚持,将温暖化作田间地头的甘露。他用365天的细微付出点燃整个村子的向善之火,让互帮互助的暖流在乡村田间潺潺流淌。作者:陈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