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2025江苏教师年度人物”正式揭晓,10位教师上榜。他们以赤诚扎根三尺讲台、以奉献赋能学生成长,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书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动人篇章,照亮无数学子的逐梦之路。即日起,江苏省教育厅教育宣传中心(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联合中国江苏网、“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共同推出“2025江苏教师年度人物”系列报道,生动展现新时代江苏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个人简介
石国华,昆山市张浦震阳实验学校教师。2024年盛夏,石国华挑起苏州市第三批援疆支教团团长重任,奔赴祖国最西陲的新疆克州阿图什市,出任昆山育才学校校长。他将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与当地教育实际深度融合,创新实践出班主任队伍“选—训—管—评”一体化模式;成立“苏老师工作站”“学科工作坊”“青年教师成长营”;筹办“万山大讲堂·第四届江苏名师送学克州”活动;组织“2025‘石榴籽’昆阿青少年手拉手夏令营”;调动各界力量,一年内捐助物资总值超过84万元……石国华用他的无私大爱点燃边疆学子“我能行”的自信之光。
万里之遥,丈量出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赤子之心。昆山市张浦震阳实验学校的副校长石国华,以教育为笔、以热爱为墨,开启了一场跨越山海的教育远征,在边疆热土上绘就了一幅育桃李、促团结的动人画卷。
“我要把一腔热血都奉献在这里”
2024年8月,石国华毅然作别家园,勇担苏州市第三批“组团式”援疆支教团团长重任,奔赴距昆山万里之遥的西部边陲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担任昆山育才学校校长。
一到阿图什市,石国华就牵头成立了援疆教师党支部,在庄严的党旗下,带领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他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援疆工作部署,践行一名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
石国华深知班主任工作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创新实施了班主任队伍建设“选—训—管—评”一体化管理模式,确保班主任选拔的精细化、培训的系统化、管理的严格化和评价的科学化。石国华还高度重视汲取家长的教育智慧,全力构建“共育、共建、共享、共生”的家校德育体系。此外,他还成立了“苏老师工作站”“学科工作坊”“青年教师成长营”等多个平台,为援疆教师提供了交流展示的机会和成长的空间。
“走近学生,才能走进学生心间”
尽管石国华身兼团长和校长职务,日常事务繁多,但是他坚持担任初二年级两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石国华认为,“没有什么比教书更能发现学生需要什么,只有俯下身去,才能听到他们的心声。”
当基础薄弱的学生遇到抽象的物理概念时,他就采用情境教学、互动式学习等解释“浮力”“摩擦力”等物理概念。他还积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如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改变非在一朝一夕,石国华用深入浅出、层层推进的学习方式,逐渐提升了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和理论应用水平。
石国华在教学之余,还组织了一系列“传帮带”活动,将自己从教23年来所有的经验都留在了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他积极筹备和主持“万山大讲堂·第四届江苏名师送学克州”活动,针对小初高全部科目开展了20场以“克州中小学升学暨毕业考试高效复习策略与实践”为主题的讲座和20节针对中考、高考的复习备考示范课。仅一年时间里,他就开设州市级公开展示课6节、送教下乡7次,受援学校克州二中2025年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
“孩子们的事情没有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援疆教师的真情不仅蕴藏在讲台的方寸之间,而且浸润在校园生活的细微之处。自从石国华来到育才学校,这里的学生总能在校门口看到他的身影,细碎的琐事也有了求助的对象。

在他援疆期间,学校女子篮球队的一位学生找到他,希望能拥有自己的队服。他便第一时间联系了昆山后方的爱心捐赠。“孩子们穿上队服后的第一场比赛我去看了,英姿飒爽的样子充满朝气与阳光,也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昆阿两地之间的友谊。”石国华说。
石国华还积极联络昆山后方的爱心人士为学校充实图书馆的书籍,为贫困生提供援助,帮助身患白血病的女孩筹集善款。2024年,石国华协调捐助的物资总价值达84万余元,让阿图什市的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帮助,生动诠释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丰富内涵。
为了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石国华精心策划组织“2025年‘石榴籽’昆阿青少年手拉手夏令营”。51名阿图什的学生来到昆山市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旅程。他们与当地的礼仁外国语学校、昆山市实验小学、昆山市青阳港实验学校和昆山市玉峰实验小学的学生们携手合作,共同举办了十余场丰富多彩的活动,架起苏克教育的连心桥。
从长江之滨到帕米尔高原,石国华以一颗纯粹的师者初心,如同坚韧的胡杨树,将生命之绿深深植入东西部教育协同发展的壮阔图景里。那默默挺立的身影,是对“大爱无疆”最无声却最响亮的诠释:教育者之使命,恰在把每一程行路都走成无远弗届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