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为在童心中播撒文化传承的种子,蔺坊社区公益暑托班化身“小小非遗工坊”。老师精心策划了一场以“非遗润童心”为主题的文化盛宴,通过非遗漆扇、非遗香囊和非遗扎染三个特色活动,让孩子们化身小小工匠,与古老技艺美丽邂逅,亲身触摸传统文化的肌理与温度,为夏日增添一抹独特的文化色彩。
巧手绘漆扇,流光写意趣

在非遗漆扇课堂上,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老的漆艺时代。
老师亲手示范并讲解漆扇的制作工艺。孩子们手持竹扇,小心翼翼地在清水中滴入彩漆,屏息凝神用竹签轻轻拨动,任绚丽的色彩在水面自由舒展、交融。素白的纸扇面缓缓浸入这流动的画卷,提起时,一把独一无二、水色淋漓的漆扇便跃然眼前。漆扇轻摇,仿佛摇动了千年古韵,也摇出了孩子们眼中的惊叹与自豪。
馨香传古韵,巧思入香囊

香囊这一古老的非遗技艺,在孩子们的巧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挑选布料,细嗅沁人药香:薄荷醒神、艾草辟秽、藿香化湿。稚嫩的小手谨慎填装、细心收口,一针一线缝合的是古人的智慧与呵护的心意。一只只精巧香囊悄然成型,佩戴腰间,既是随身防疫的护佑,也是传统健康理念在童心中的生动传承。
布里绽青花,扎染妙生花

扎染这一古老的染布技艺,在社区暑托班的课堂上绽放光彩。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学习扎染技巧,用皮筋、木夹将布料扎成各种形状,浸入天然染料中。随着布料展开,一幅幅独一无二的图案呈现在眼前:或如山川云雾,或似繁花似锦。孩子们惊叹于扎染的魅力,也在实践中体会到非遗的博大精深。这些色彩斑斓的扎染作品,不仅是孩子们的艺术创作,更是非遗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
指尖与色彩共舞,童稚与古韵和鸣。这个暑期,小小非遗体验者的每一次专注描摹、每一针细微缝合、每一件惊艳成品,都已悄然在稚嫩心田种下民族文化认同的种子。蔺坊社区暑托班不仅为社区孩童搭建了多元成长的阶梯,更激发了他们对非遗的热爱与尊重,为中华文明薪火传承铺设出一片沃土。(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