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茅盾文学奖得主、《人民文学》主编徐则臣带着长篇小说代表作《北上》来到第三届苏州湾阅读周活动,以“一条河和一座城”为主题,在太湖美景中和读者书友们互动交流、思维碰撞。

《北上》是徐则臣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小说阔大开展,气韵沉雄,以历史和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一百年后的2014年,中国各界重新展开了对运河功能与价值的文化讨论,各个运河人之间原来孤立的故事片段,由此拼接成了一部完整的叙事长卷。这一年,大运河申遗成功。

思想的火花往往在交流中迸发得更为璀璨。在与读者朋友对话的过程中,徐则臣还结合自身创作经历分享了写作技巧和对河流纪录片创作的看法,“创新”“感动”“使命感”等成为他与读者交流分享的关键词。他表示,阅读是一场奇妙的心灵之旅,能让大家在字里行间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感受思想的碰撞。“很高兴来到吴江太湖新城,这里江南文化雅韵与现代城市魅力交相辉映,能和大家在美丽的苏州湾畔,一起感受文字的温度,是一番别样的体验。”

《北上》曾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8中国好书”奖、第九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吴江太湖新城与《北上》的渊源颇深,京杭大运河吴江太湖新城段沿岸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就有三处,包括运河古桥三里桥,文人雅士纷纷留下墨宝的垂虹断桥,还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江南运河唯一一处古纤道。“《北上》中古今对话的结构非常精巧,就像用‘剧本杀’来讲述宏大叙事。通过此次活动,也让我亲身感受到了徐则臣老师对历史的细致体悟和观察。”文学爱好者凌晨说。
“在这里,城与水是一体的。苏州人枕河而居,运河就是这座城市的血管。”徐则臣说,“河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更是塑造文明与生活的关键背景。我们应珍视运河,深入探究其与人类的关系,切实肩负起这一重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