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洒在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锦丰镇光明村的垄上拾光农场,一群“唱歌”的大鹅摇摇晃晃踱过田埂,“烫发”的鸽子扑棱着翅膀掠过树梢,“躺平”的兔子眯着眼晒太阳,“社恐”的松鼠缩在角落啃玉米。“家人们,我又来直播啦!”农场负责人王燕身着休闲装,对着手机屏幕热情介绍当季的农事体验活动。谁能想到,这名在田间侃侃而谈的“新农人”,曾是企业的高管。
王燕的职场生涯曾是许多人眼中的“成功模板”——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从普通职员一路拼到区域总经理,高峰期管理着26家公司,有时甚至可以做到手边摆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台平板电脑、两部手机和投影仪,同时进行5场会议。“有一天盯着满屏的报表,突然问自己,难道这辈子就这样了?”回忆往昔,王燕坦言那种生活让她感到郁闷。
于是,王燕与丈夫决定辞职返乡。而这个念头背后还藏着更深的情结:她母亲是农民,种地供养她读书成长,多年漂泊后,“回馈这片土地”的想法愈发强烈。辞职时,面对上级“你会种地吗”的质疑,她只是笑着回应:“回去学!”
曾经的她管理着3000多名员工,如今回到家乡,“管理”的对象变成了田间四季轮回:春天播种希望,夏天聆听蝉鸣,秋天收获馈赠,冬天酝酿新生。如今垄上拾光农场110亩土地上,花草摇曳生姿,动物萌态十足,游客可以扛起锄头体验农耕,在田野烧烤露营,或是带着孩子参与手作研学。今年清明节期间,农场单日客流量突破千人,研学活动预约已排到6月。她指着晒黑的手臂笑道,“黑了没关系,这是土地给的勋章。”
创业路上,光明村成了她坚实的后盾。村书记多次上门表态:“有问题尽管提!”“张家港对创业者是真的上心。”王燕感慨:“游子归乡创业不是生意,是全村人的故事。”如今,农场带动多名村民就业,还成为周边学校的自然课堂。
田垄之上,曾经会议室的焦虑,早已化作泥土的芬芳。王燕说:“土地教会我,万物生长自有节奏。”或许,乡村振兴的答案,就藏在敢于把理想种进土地的人心中。(作者:金心悦 黄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