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建城于公元前514年的春秋时期,彼时为吴国都城,由吴王阖闾命谋臣伍子胥建造。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充分考量天象与风水,合理选址筑城,并在四面城墙各开两门,以纳八方之风,西面城墙所开的两门即为阊门与胥门。
胥门因遥对姑胥山而得名,它是苏州保持原始风貌最佳的一座城门,也是胥江的起点。明清时期,大运河苏州段改造胥江,过往船只多经胥江入胥门,造就了胥门的一片繁华盛景,故而苏州人有“金阊门,银胥门”的说法。

在苏州,春节不只是一个节日,更是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细腻铺陈着古城独有的年味与风情。当“古邑迎新,正福字万张,贴红梓里;胥堤揽胜,看春风一棹,摇绿江南”这副春联映入眼帘,苏州的春天,便如同一帧帧生动画面在人们眼前呈现。
这座承载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每年此时都会以全新姿态迎接新年。在作者笔下,两千多年的漫漫长河,被凝练为开篇的“古邑迎新”四字。“迎新” 的序幕,自然由贴“福”字拉开。红色的福字瞬间点亮古城的每一个角落。这里的“梓里”,是对故乡的深情呼唤。人们将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化作一张张红彤彤的福字,贴在门楣、窗棂之上,不仅寄托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让人们在忙碌喧嚣中寻得一份心灵宁静。
谈及苏州之“福”,不禁让人想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座古典与现代交织的水城,令人目不暇接,回味悠长。漫步古城,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古典园林精妙布局与四季变换景致,给予游人无尽眼福。苏州的松鼠桂鱼外酥里嫩,甜中带酸;阳澄湖大闸蟹膏满黄肥,鲜美无比;还有软糯可口的太湖白虾、清香四溢的碧螺春茶,无一不挑动食客味蕾,让人尽享口福。

上联以“红”字为句眼。在中国文化里,“红”蕴含丰富象征意义与深厚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一种颜色表达,更是情感外显与吉祥象征。在传统文化语境中,红色寓意丰富,而在文学作品里,红色常与好运相连。在这副春联中,“红”字既代表颜色,更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的美好祝愿,正所谓红红火火过大年。
下联“胥堤揽胜,看春风一棹,摇绿江南”,以“绿”字为句眼,自然铺展一幅春意盎然的江南水乡画卷。“胥堤揽胜”中的胥堤,即胥江之堤,人们于此可尽情领略胥江两岸胜景。“看春风一棹”,将视线引向江面上的一叶扁舟,恰似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所描绘的“一棹春风一叶舟”,春风拂面,带着丝丝暖意,轻拂江面,也温柔抚慰人们心田。
“摇绿江南”是整幅画卷的点睛之笔。一个“摇”字,既是风“摇”舟,也是棹“摇”春,仿佛能听见风声、水声,画面登时呈现出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生动意趣。同时,此句化用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文中的“绿”,不仅是颜色描绘,更是生命力的象征。在春风吹拂下,江南大地万物复苏,绿意盎然。胥堤、扁舟、春风、绿意,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画卷,让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
当然,在字面意义之下,春联还蕴含深刻象征意义。下联中的“春风”,不仅代表自然界温暖和煦的风,更寓意时代变革与政策暖流,象征着新的机遇与希望。现代化的苏州市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为四大主导产业,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联中的“绿”描绘的不仅是江南春色,更象征着苏州在政策春风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正焕发出无与伦比的蓬勃生机。

撰联人:谢鹏主,湖南邵阳人

题联人:华人德,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市书法家协会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

题联人:金丹,江苏省书协副主席

赏联人:徐俊杰,江苏省楹联研究会理事,南通市楹联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