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苏州昆山,都是一家人”
2024-12-11 08:36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作者:范昕怡  
1

早上打网约车、中午点外卖、下午寄快递、周末请家政保洁……不知不觉中,以网约车司机、外卖员、快递员为代表的新市民劳动者群体与社会运作、生活服务紧密相连。他们穿行于工厂车间、街头巷尾,构成繁华都市的别样风景。

昆山,以外向型经济著称的“县域之冠”,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精神向来是这座城市的发展底色。在超300万新老昆山人中,存在大量新市民劳动者群体。面对这一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如何让新市民“流入又融入、安心又安家”?昆山正以城市之名,向新市民劳动者源源不断传递着城市温度、城市责任和城市担当。

“120平方米”:为落脚“第一站”添底气

来到一个陌生城市,如何快速融入并找到归属感?从甘肃省正宁县首次到昆山的邓亮亮,对此很有“发言权”。

“昆山用工机会多,就想到人力资源市场找份工作。但之前没找到合适的,我就和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加了微信。”邓亮亮说,自己“人生地不熟”,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不仅帮助解决食宿问题,还推荐他到淳华科技(昆山)有限公司工作,“在这里生活有底气了”!

帮助邓亮亮顺利就业的,是昆山人力资源市场劳动者服务中心就业顾问袁振威。他对这个不到20岁的小伙印象深刻,“一个人在外闯荡,肯定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这些年轻人能在昆山找到工作。”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初来乍到的求职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正是昆山设立劳动者服务中心的初衷。

步入位于崂山路9号的服务中心,只见求职者们或与展台招聘企业进行交流,或在窗口与工作人员沟通咨询。放眼望去,约120平方米的大厅敞亮整洁、区域划分明确,稳稳托举求职者的“就业梦”。

求职旺季时,中心窗口前来寻求帮助的人络绎不绝。他们的服务不只停留在窗口,有时还会在深夜前往高铁站接求职者到宾馆入住,甚至还会腾出家中空房间给求职者留宿,为的就是让他们更有余力寻找工作。

服务对接新市民劳动者,就业顾问不舍昼夜、不分寒暑。除了求职招聘,他们还会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咨询、困难帮扶、创业咨询、权益维护等服务。“只要有困难,我们都会想办法帮他们解决,让他们尽快融入昆山。”袁振威说。

为满足多元化就业需求,昆山在全省率先启用“人人帮”零工市场线上平台。区别于传统劳动力市场,零工市场提供临时性、阶段性就业的用工岗位,全天候、不打烊的线上服务让就业更加灵活,目前“人人帮”平台已累计服务超1.5万人次。

新市民劳动者就像人的“毛细血管”,他们立体、鲜活,在忙于生计的同时,也成为推动城市运作的小小齿轮,丰盈着城市的骨架和血肉。小小劳动者服务中心,主动拥抱这些在“云端”、在路上的新市民劳动者,助力初来乍到的他们迈出一小步,这座城市的发展格局就迈出一大步。

“20℃”:让暖心阵地“如沐春风”

这几天,昆山最低气温直逼0℃。昆山市千灯镇淞南社区暖“新”驿站室温达到20℃——同样温暖如春的,还有“小哥”们的内心。

“最近降温,风又很大,我会在送外卖的空当,到这里给手机、电动车一起充个电,顺便‘蹭个网’、歇个脚,感受到这里的满满关爱!”叮咚买菜配送员张刚负责社区周边的配送工作,11月中旬社区暖“新”驿站启用后,他隔三差五就会来这里“报个到”,和同行伙伴“唠个嗑”。

走进淞南社区暖“新”驿站,空间不大却“五脏俱全”:充电桩、直饮水、无线网、图书角、医疗包等便利设施应有尽有。驿站负责人史彧告诉记者,这些功能设施都是根据新就业群体的高频使用场景布置的,很受大家欢迎。

“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这是王计兵在《赶时间的人:一个外卖员的诗》中的诗句。今年55岁的他来昆山已22年,与妻子一起经营小卖部,同时送外卖。因为写了4000多首诗,被央视报道,成为闻名全国的“外卖诗人”。

在昆山,除了“一站和下一站”,还有覆盖全市的暖“新”驿站。2022年起,昆山就在全市布局建设暖“新”驿站,为新市民劳动者提供饮食饮水、纳凉取暖、歇脚充电、学习交流等多种暖心服务,如今在社区、楼宇、商圈等区域随处可见。

昆山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施建峰表示,“通过‘社区+驿站’‘物业+驿站’‘商铺+驿站’等联建共建模式,最大程度发挥‘一站多能’作用,有助于调动新市民劳动者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共同探索基层治理联动协同机制。”

为奔波在外的新市民劳动者提供一个温暖休憩的港湾,是“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如今在昆山,外卖员不仅有暖“新”驿站,还有“定点医院”“定点食堂”。以定点医院为例,网约车司机、外卖员、快递员等“昆小哥”群体可以到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享受免费体检、预约就诊和急救技能培训等服务。

“之前我就体验了免费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感觉很贴心!”美团外卖城北站副站长张保青点赞,这里不仅是免费体检,还为急危重症的“昆小哥”开通就医绿色通道、设立专用病房等。

“8项举措”:“他乡胜似故乡”

一座城市给予的归属感,不仅在食宿这样的基本需求上,更在于关注他们身心健康、急难救助和权益保障,这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人文关怀和发展胸怀。

12月5日9时04分,来自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的李明、沈花(均为化名)一家三口从昆山南站踏上返乡高铁。此前几天,他们为节约房租、省下治病费用,带着先天兔唇的婴儿搭帐篷住在陆家镇杏花南苑附近的公园。

“沟通过程中,得知他们想要回老家,我们为他们办妥乘车凭证,第二天一早把他们送上了高铁。”昆山市救助管理站办公室主任归建英说,不管他们是否在昆山落脚,只要到了这里,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昆山并不满足于单纯的救助,更追求从“输血”向“造血”转变。针对新市民存在的技能和个人素养提升的需求点,经调研后,昆山开办包括咖啡师技能培训、羽毛球、街舞等课程在内的青年夜校,拓展新市民劳动者职业发展渠道,吸引一大批“受众”追捧。

同时,面对“双职工”家庭寒暑假子女照护难的堵点,组建伴学服务团队,开设课业辅导、非遗手工艺制作、心理团辅、城市研学等多种类型课程,多数课程一经开放就被“一抢而空”。仅今年暑假,就有超1100名志愿者教师,走进社区、企业为新市民劳动者开启暑托班送教服务。

新市民“进得来、留得住”,还要“发展好”。12月8日,周末晚10时许,面向新市民劳动者的所需所盼,昆山推出“昆城暖‘新’八项举措”,努力打造一个让新市民劳动者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城市。

比如,建设100家昆城暖“新”驿站、30个家门口暖“新”就业服务站、1000套暖“新”居所,实施健康护航暖“新”计划、法律护航暖“新”计划、急难护航暖“新”计划……在求职住宿、关心下一代、慈善救助等方面均有明确的规划。

昆山市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到了昆山,都是一家人!近段时间,我们广泛听取群众呼声和反馈,在既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更新,既是‘向内求’,对城市管理、民生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又是‘向外修’,将民意民智集中、系统化呈现,让服务跟人走,为的就是让城市更有序、更宜居,让新市民劳动者更安心、更幸福。”

14年前,2010年10月,昆山以“锐意创新、赋予外来人口享受城市基本服务的权利”荣获“联合国人居奖”,成为全球6个、中国唯一的获奖城市。联合国人居署的评语是,“昆山确保外来人口除充分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外,还充分享受退休、医疗和其他社会保障体系,并与当地人口拥有同样的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

如今,每一个努力奔跑的新市民劳动者,都在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昆山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回应每一个踏进这片土地的人的期待和梦想。

标签:
责编:吴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