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2024苏州国际科创大会举行,以“新质领航、科创天堂”为主题,发出建设全球科创新高地动员令。71位两院院士和发达国家院士出席,62家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近100家高校院所代表参会,近300位海外高层次人才慕名前来,当天的会场,展现了苏州谱写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篇章的雄心魄力。
“苏州邀你来加盟,苏州有你更精彩。”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向全球科创精英发出邀请。他说,苏州将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全会部署,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着重锻造卓越创新能力、壮大领先创新主体、集聚顶尖创新人才、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人人向往的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富之地。
以开放视野汇聚全球资源
开放是苏州的鲜明特征,成就了过往的辉煌,也启迪着未来的发展。新征程上,苏州要建设全球科创新高地,离不开继续用好开放这个“法宝”,去集聚融合全球一流创新要素资源。
“在苏州工作8年,参加这样的大会还是第一次。”NGK(苏州)环保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长良直,捧着“苏州市首批外资研发创新企业”奖牌,显得格外兴奋。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家日资企业,NGK(苏州)环保陶瓷有限公司扎根苏州20多年来,逐步成长为行业龙头,每年向全球1000多万辆汽车提供尾气净化用陶瓷产品,也成为苏州首批20家外资研发创新企业之一。
在苏州,越来越多的“洋面孔”正深度融入当地创新实践。目前,苏州共有1.5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外资高新技术企业1506家,占比接近十分之一。今年8月,苏州首次设置外资企业科技创新专项计划,力争三年建设外资企业研究院100家,支持外资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计划一出,迅速吸引了博世汽车、耐世特、康力电梯、西门子、康美包等一大批外资企业参与。
开放包容、鼓励创新,为苏州集聚了来自全球范围内的优质合作伙伴,而苏州也通过与他们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化的视野和理念。大会上,现场揭牌苏州国际路演中心,通过常态化高水准举办路演活动,打造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运转的全球路演平台,为全球的创新创业者提供展示和交流的重要舞台。
当天,国际知名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会员的代表纷纷来到会场,寻找合作机遇。“苏州已成为吸引全球创新资源要素集聚的高地。”凯辉创新基金合伙人杜凯告诉记者,这次他在苏州实地考察了不少投资项目,对这座城市培育创新企业和先进技术的前景充满信心。
投资苏州,赢得未来,不仅是共识,也成为共举。最新数据显示,2024苏州国际科创大会累计签约落地73只科创基金、12个外资研发项目、13个重大科技项目,签约总规模近2600亿元。
靠有力举措营造创新生态
集聚全球创新要素,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离不开一流的创新生态。自入选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以来,苏州把握先行先试机遇,因地制宜推进科技改革和开放创新。目前,苏州不仅建有近百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建成160家各类产学研创新载体,还有50余家大学研究院正在加快建设。
当前,面对建设全球科创新高地的重大使命,苏州深知还要拿出更多突破性的改革举措,以制度创新优化创新生态。因此,在今年起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的基础上,苏州又在此次大会上发布《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磅推出18条举措,打通体制机制堵点,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效能。
梳理这些举措不难发现,瞄准科技创新“两头”,即“源头创新”和“龙头企业”,成为苏州本轮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
怎样更好地激活源头创新?在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院长陈永辉看来,校地融合发展是一条共赢之路。“苏州有产业优势,高校有科研优势,两者联合起来,必将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21年落户苏州后,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已布局13个研究所,培养600多名研究生,最近还启用了建筑面积超9万平方米的新大楼。
会上,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揭牌,西北工业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的揭幕,为苏州科技创新持续注入“源头活水”。
怎样更好地服务龙头企业?苏州出招构建“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机制,运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帮助企业攻关“成长中的烦恼”。
现场,苏州发布产业关键技术全球“揭榜挂帅”需求榜单,41条需求涉及总投入52.42亿元。提出需求的单位中,36家企业是重点领域龙头。揭榜成功后,苏州将按单个项目发榜金额的50%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
争取建设牵头类重点实验室,给予最高2亿元支持;布局建设科创联盟,对其协同创新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支持保险机构围绕分散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开发产品,对保险产生的损失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偿;组建千亿科创基金集群,瞄准产业所向、创新所需……看到一揽子政策举措的密集出台,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曹海峰信心倍增,“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卷、迭代快,不创新随时可能被赶超,我们应该用好苏州的政策优势加大投入。”当天,汇川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基地项目签约,总投资50亿元,计划把每年收入的10%用于研发新能源汽车核心配件,靠创新持续占据领先地位。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
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5万家、全国第一;科创板上市企业55家、全国第三;高新技术企业超1.57万家、全国第四……从大会现场发布的一组数据不难看出,苏州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开放与创新、创新与产业、产业与资本结合较好的城市之一。
用科技创新让传统产业提质升级。30年来,通过坚持不懈的科技创新,吴江民营企业恒力集团实现了从“一滴油到一匹布”全产业链发展,一举成为全球领先的纺织企业。会场上,恒力全球研发总部签约落户苏州,将围绕石化、重工等重点产业开展技术研发。“创新永无止境,奋斗永不停歇。”董事长陈建华表示,企业将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全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用科技创新让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碳纤维旋翼、镂空机身、紧凑机型,现场展示的一款名为FP-981A的无人运输机,吸引参会人员频频驻足。“这款产品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航线规划快等特点,满载10公斤情况下,可飞行24公里,现已在医疗样本运输等领域大显身手。”航天时代飞鹏有限公司行业副总监相鑫介绍,企业在昆山设立了研发总部加强科技创新,成功建成国内首个基于5G通信技术的工业级中小型无人机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具备年产1000架中型无人机和1万架小型无人机的设计产能。
用科技创新让未来产业加快布局。“我们已经发布了自主研发、全球唯一在售的芯片基因合成仪,用于合成控制生物化学反应的半导体芯片。”凭借这一成就,芯宿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创始人赵昕成功在大会上获评“2024苏州青年科学家”。
赵昕自豪地说,依托苏州良好的生物医药产业优势,企业落户短短3年,就迅速完成交叉学科研发团队的组建,实现了从研发到量产再到商业化的突破。“未来,我们将在浓厚的产业氛围中,坚定不移加大创新力度,为全球生命科学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