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文化育人:构建 “质量·创新·融合”特色文化育人体系
2020-12-09 10:4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制造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习总书记十九大后首次地方调研来到徐州,对徐州制造业发展水平给予肯定。作为徐州地区唯一一所以工业命名、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认识到培养制造业紧需的大国工匠和创新型技术人才,应具有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追求卓越的创新思维和兼收并蓄的融合能力,为此,学校凝练出了“崇德尚技、守正出新”的核心文化理念,构建起了从树立质量意识、激发创新思维到发展融合能力一体化的工业文化特色育人体系,形成了以“质量立本、创新树魂、融合赋能”的育人模式,贯穿价值观培育、思维方式培养到行为能力养成全过程,切实发挥出学校文化育人功效。

质量立本:以质量文化培育质量意识 涵养优良职业品格

在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上,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牢固确立质量即是生命,质量决定发展效益和价值的理念,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从建校之初,学校就确定了“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将树立质量意识作为工业人才培养的第一要义,培育出以“质量是生命、产品即人品”为精神追求,以培育质量意识为核心,构建起了从传承质量意识、强化质量认知到形成质量信念递进式的“质量文化”育人体系。

实施“启航计划”,传承质量意识。每年新生入校,学校都会赠送两个“能用一辈子”的本校学生生产的脸盆,作为学长学姐的一份份“质量承诺”送给学弟学妹,7年来已累计赠送4万余个;从新生“启航计划”入学教育开始,学校将质量意识教育纳入到每一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将质量意识的内涵传递给学生,在学生心中种下“质量意识”的种子。

重视质量引导,强化质量认知。学校出台《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让专业教师以脱产实践锻炼的形式深入企业,汲取企业对于产品质量的重视,融入日常教学,并为教师制订一系列质量教育的培训课程,提升教师的质量意识;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带领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使学生亲身体会质量内涵,搭建“国省行市校”五级竞技平台,反复锤炼学生精湛技术技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质量意识;学校还专门成立了质量管理办公室,对质量工作进行绩效考核,保证质量意识教育落地落实。

软硬文化并进,形成质量信念。学校出台了一系列“质量制度”、编印了质量手册,所有实训室均实行5S标准管理,严格行业标准和技术要求,从制度文化层面强化师生的质量认知;学校打造彰显“坚韧不拔、勇承重载”橡胶品格的“韧园”和“笃行石、匠心石”等校园风物景观,开展劳模进校园、邀请大国工匠讲座等,营造追求匠心匠技的环境氛围,从人文环境方面培养师生的质量情感,使质量意识成为师生的立身之本、品德追求和文化风尚。

创新树魂:以创新文化培养创新思维 造就卓越职业技能

学校将创新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新精神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育出以“创新是动力,唯一不变是变革”为精神追求,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以推进学校改革创新发展,提升师长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文化,通过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开展富有成效的创新实践,极大提升了师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培育出一大批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多措并举实施改革,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手段创新。学校积极推进以学分制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三全育人”改革,以现代学徒制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内驱力激发为目标的学生评价体系改革,并以“双高计划”为抓手,先后建立了新沂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服务产业发展研究院等“四大改革特区”,形成了教学、科研、服务及国际化的职教新生态。

搭建平台鼓励创新,提高师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校激励教师积极推进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创新,组织教学改革,开展教学竞赛,评选“最美教师”“师德名师”等;大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构建起了教学科研、训练实践、成果转化、培育孵化“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形成了创新个体、创新组织和创新环境互融递进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营造了人人想创新、敢创新、争创新的文化氛围。

融合赋能:以融合文化发展融合行为 提升综合职业素养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培育出以“融合是路径,多元即资源”为精神追求,以融合行为能力养成为目标,推动多种办学力量、多元文化教育、多种育人方法有机融合的融合文化,形成了以融合促发展、以融合促成长的共识和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校园氛围。

融合多种办学资源,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学校成立了“政行企校”四方参与的理事会,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校地共建,与徐州市鼓楼区政府共建大学科技园、与新沂市政府共建新沂学院;推进校行共建,联合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牵头成立了“全国高分子材料(橡胶)职教集团”;推进校企共建,学校7个专业学院与企业成立了9个产业学院,聘请了9位江苏省级产业教授;推进校校共建,与郑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建“联合技术转移中心”,形成多种办学主体、多种办学力量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了互融互惠共赢。

融合多元文化资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学校打造出第一课堂育人化、第二课堂课程化、第三课堂主题化的立体融合的“三类课堂”文化育人模式,有效发挥第一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全面实施第二课堂学分制改革,打造科学系统的校园文化活动课程,重点开展“三大文化”教育;创新运用第三课堂网络育人平台,打造网络文化育人品牌项目,推动“互联网+”思想政治育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质量·创新·融合”文化的持续濡染下,学校形成了追求精品、勇于创新、内外和合的学校氛围,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七万余名“有德、有技、有能、有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标签:
责编:刘洁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