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天气炎热。在江苏无锡经开区太湖湾信息技术产业园,一栋栋高耸挺拔、设计简约的玻璃幕墙建筑在太阳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类似“写字楼”的外观,让人很难想象这里藏着许多“空中厂房”。在这里,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索奥科技“工业上楼”部分产线上,工人们热火朝天忙生产,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
“寸土寸金”的无锡经开区,既是无锡行政中心所在地,也是无锡面向未来发展的“新核心”,要想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加速狂奔”,必然要释放更多生产新空间。2023年2月,无锡经开区正式推出“都市工业新空间”计划,未来三年提供约1900亩产业用地,建设约400万平方米都市工业新空间,以承接更多优质项目落户经开、深耕经开,全力打造“工业上楼”科产城人融合新样板。
作为经开区“一镇五园”产业发展空间的重要一环,太湖湾信息技术产业园积极探索一种以都市形态组织的产业发展路径,重点围绕芯片设计、集成电路设备及核心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构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生的工业上楼都市复合园区。
筑巢引凤,“焕新”产业空间
推动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土地盘活腾退提升是前提。太湖湾信息技术产业园原址为双新工业园区,位于五湖大道以东、震泽路以北、信成道以西,核心产业区域面积约600亩,布局以传统厂房为主,内有部分发展备用地和少量村民居住地块。经过十几年发展,园区内主导产业培育内生动力出现不足,厂房建筑危旧、设施落后,现状用地布局零散、利用效率低下,2017年平均容积率0.9,平均亩均税收仅9.83万元,远低于无锡全市平均水平。
2019年以来,无锡经开区按照“一镇五园”规划布局,划定产业用地保障线,形成产业社区用地资源“一张图”,在双新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升级打造太湖湾信息技术产业园,拆除园区破旧低效厂房,盘活不良资产;明确园区规划管控原则,将部分商办用地调整为产业混合用地;高水平开展园区城市设计,对产业用地、配套设施、城市空间形态、公共空间、产业载体等作出系统性安排统筹合理设置园区配套设施,以“大集中+小分散”为原则,塑造都市空间形态;厘清园区用地底数,梳理多种规模连片用地空间,适应不同产业项目落地需求;研判园区开发强度,将开发强度控制在3.0以上,最大限度集约土地资源,实现空间增拓,打造“工业上楼”的产城融合产业社区。
目前,园区一期启动区已建成8栋工业上楼厂房、1栋25层研发办公楼和1个路演中心,42个签约项目入驻,还有约367亩集中连片的工业上楼新空间正在陆续开发建设,成功引进包括ARM架构通用CPU的领军者此芯科技、智能网联汽车主控芯片巨头芯擎科技、WIFI6国产芯片设计的代表朗力半导体等高科技企业。2023年园区“四上”企业营收17.5亿元,税收1.5亿元;园区企业全口径税收总额2.3亿元,同比增幅10.24%;一般预算收入总额1.15亿元,同比增幅15.78%。
为加快推进“天生机智”未来产业建设,经开区瞄准元宇宙、人形机器人等科技前沿,今年又有一大批产业链主企业相继入驻太湖湾信息技术产业园,带动上下游企业加速聚集:五湖大道与吴都路交汇处东南侧地块成功出让给无锡太湖新城集团,实现经开区首宗新型产业用地项目落地;优必选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园暨优奇智能总部项目顺利开工……高水平领军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接连导入,抢占新质生产力新赛道。
向上生长,“定制”优质空间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企业对载体空间品质,特别是研发和生产功能混合、地上地下空间复合利用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产业集聚有许多期待,这就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空间的适配性。
“我们始终坚持以‘定制化’服务满足‘新质生产力’企业发展需求。”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开分局相关人士表示。面对上下游产业链集中布局的企业,按照产业链的类别、需求定位营造不同的创新服务内容,如技能培训、产业孵化、金融融资、展览演说等,力求打造集研发、服务、孵化、转化、生产五位一体的产业园。
在规划设计中,太湖湾信息技术产业园充分融入高端集成电路产业生产要求,既有用于规模化生产的大型厂房,又有适用于轻生产、中试以及研发功能的产业空间,最大化满足多类型企业空间使用,对“定制化”建设进行了充分探索与落实。
根据引进产业的不同类别和定位,园区定制打造三类不同产业用房。其中Ⅰ类产业用房以大型生产厂房、规模化生产功能为主,Ⅱ类产业用房以轻生产、中试功能为主,与Ⅰ类产业用房复合设置,Ⅲ类产业用房以中试、研发功能为主,叠加在Ⅰ、Ⅱ类产业用房的高层区域。针对近期有确定项目入驻意向的地块,在出让合同中明确容积率、各类功能规模、层高、荷载、卸货平台、垂直交通等载体设计参数,确保落实城市设计对于空间形态、产品类型的引导。
工业上楼,实现土地利用的高效化;向上生长,以空间集聚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集聚;定制载体,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按下“加速键”。
开放共享,打造“无界”园区
走进太湖湾信息技术产业园,一栋如跃水而出的“游鱼”形状的建筑立于园区中央,这栋建筑被设计为一座二层的路演中心,外立面采用了以铝板制成的风铃片木墙,风吹过时,约2.3万片风铃叶片浮动反光,形成惊艳的视觉体验。路演中心周围错落有致地分散着一栋栋高层建筑。在这里,产业和城市之间没有围墙和边界,既是产业园,也是生活城;既是年轻人为梦想打拼的事业疆场,也是人们乐居经开的幸福家园。
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开分局相关人士介绍说,过去,由于考虑到安全隐患和权属等问题,产业园通常设定了明确的管理边界,导致很多园区“孤岛化”。为了让城市与园区更好地融合,我们主张园区基地城市化,拆掉围墙,打破空间上的硬边界,让园区更加开放和自由,增强社区感和互动性,促进城市更新和建设。太湖湾信息技术产业园从规划建设到运营服务,始终都强调开放性,在内部打造更开放式的、无明显边界的体验场景,并与周边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空间关系。
在空间设计上,园区以工业上楼为牵引,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形成“两核一环一轴”的功能结构,即五湖大道以东、雪丰路以南、和风路以北的生产核心,地铁6号线和风路站的服务核心,以生产环线组织各个地块的车行货运交通,通过二层人行平台形成南北向活力步行轴线,串联起园区服务功能和公共空间。生产空间集中在园区中、西部,并在其中分散布局小体量的配套设施,如美食店、咖啡馆、室外座谈空间、共享会议空间、空中共享平台、共享孵化场所等,以满足产业项目的就近需求。园区东侧信成道沿线以“大集中”为原则,围绕和风路地铁站集中布置会议、企业培训与展示、酒店、商业、餐饮、宿舍等配套服务设施,把生产、生态、生活功能有机“编织”起来,营造出宜居宜业的园区环境。
通过打破地理边界,呈现出更为开放、自由的资源共享氛围,激发出更为活跃的社群交流。
产城融合,提升片区“价值”
“我们租下整栋4层厂房,就是看中这里的环境,让制造业企业员工也找到了在CBD工作的感觉。”无锡索奥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褚倩介绍,园区提供的厂房不仅在层高和承重上能很好满足设备“上楼”的要求,产业园配备的路演中心、众创空间、便利店、咖啡馆、食堂等服务设施,为企业举办各类活动提供了便利。
与以往职住分离的传统工业园区不同,太湖湾信息技术产业园拥有的酒店、员工宿舍、食堂、商业街区、文化场所、健康步道、生态公园等功能配套,将不仅仅满足园区员工的需求,更将与城市功能空间融为一体,将服务辐射至周边片区生活的居民。例如,园区内功能丰富的生态景观带将完美融入整体生态景观体系中,成为居民运动休闲的慢行空间;依托便捷的地铁线,园区内的商业将与周边商业形成联动,打造成链织网的新型商业集中区,助力片区商业能级跃升。
更让人欣喜的是,园区聚焦“绿色低碳”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芯片设计、集成电路设备及核心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等低能耗新兴产业拔节向上,已成为大力培育的新经济、新业态。无锡经开区不仅关注产业发展,更关注绿色低碳理念的融入,旨在做强产业的同时大力做优城市品质,实现环境友好与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彼此赋能,以“绿”为起点,向着生态更绿、产业更绿、园区更绿的方向聚力前行,不仅让片区价值得到提升,更加速推动周边环境的提档升级。
聚焦一张产业大网,激活一个城市区域,描绘一幅美好蓝图。在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之下,太湖湾信息技术产业园正以崭新的姿态吸引越来越多的一流企业和人才集聚,为城市片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能,将产业兴城、人城共生的愿景一步步成为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