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240905172527.jpg
活动 | “非遗江苏”轮展区南京专场精彩回顾
2021-04-25 13:48:00  来源:2021扬州世园会新闻中心  
1
听新闻

4月21日,“非遗江苏”轮展区-南京专场落下帷幕,这座被搬进世园会的微型“南京民俗文化博物馆”,你来打卡了吗?

本次展出的南京非遗项目共有12个,分别是中国剪纸(南京剪纸)、中国雕版印刷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南京金箔锻制技艺、秦淮灯彩、戏剧脸谱、皮影戏、素食烹制技艺(绿柳居素食烹制技艺)、六合农民画、金陵竹刻、象牙雕刻(南京仿古牙雕)、南京泥人、南京板鸭、盐水鸭制作技艺,这些非遗项目都各有特色,下面就让我们一一来了解。

六合农民画

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六合农民画,这些画作在风格上,既有江南水乡的秀丽委婉,又有淮北平原的粗犷豪放和质朴。再往后看,这些色调炫彩斑斓、民族风格鲜明、乡土气息浓郁的画作还被印在了折扇、餐具、抱枕、旅行箱、手提袋等生活用品上,呈现出夸张的艺术效果十分吸睛。

六合农民画是包括当地年画、中堂、灶头、家具、剪纸、木刻、刺绣和婚丧、祭祝用品上系列民间实用传统美术,以及近当代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传统美术元素,又有现代生活内容的纸质观赏性绘画。其流传于六合区冶山镇及周边乡镇,题材以民情风俗、神话传说、花卉、人物、鱼虫乌兽、生产劳作为主,内容欢乐吉祥,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绘画形式则是根据需要和实用性而变化。2016年1月,六合农民画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

在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展品陈列区,你一定会被这些金光闪闪的金箔制品所吸引。华贵优雅的金箔玫瑰,花瓣与叶片经过上万次的捶打,呈现自然轻盈之姿,它象征着永不凋谢的爱;简约的茶具在金箔的点缀、衬托下,立刻变得奢华雅致起来,演绎着不一样的高级美感。

南京金箔锻制业发源于栖霞区龙潭一带。早在东吴或东晋时期,宗教的发展催生了南京金箔,并被广泛用于佛像、神像贴金以及建筑业,至今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南京金箔是用真金经倒条、下条、拍叶、做捻子、打开子、装家生、打了戏、出具、切金箔、检验包装等十多道工序锤炼而成。其中打箔须把一块金“疙瘩”打成0.1微米左右的薄片,需两个人面对面捶打上万次,金箔打制技艺之精由此可见一斑。南京金箔色泽纯正、厚薄均匀、薄如蝉翼、软似绸缎、永不变色,收藏数百年依然灿烂夺目。2006年5月,南京金箔锻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金陵竹刻

欣赏完熠熠生辉的金箔制品,再来看看充满文人气息的金陵竹刻,金陵竹刻以浅刻、简刻风格著称于世,这种技法雕镂不深而层次不减,表面略加刮磨,廖廖数笔却意境深远。

金陵竹刻,南京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明代中期金陵竹刻与嘉定竹刻并列为当时我国竹刻艺坛两大流派,正德年间的金陵人李耀为金陵竹刻的先驱。清代金陵竹刻进一步发扬光大。金陵竹刻“留青浅刻”是其工艺特色,这与嘉定等地的“商、深、透”竹刻风格迥然不同。金陵竹刻因形取势、古朴典雅,并擅竹刻书法,增添了文人气息,清代的潘西凤、方絜等人皆是文人竹刻家。2009年6月,金陵竹刻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象牙雕刻(南京仿古牙雕)

与金陵竹刻浅刻风格不同的是,南京仿古牙雕融合南北、手法多样、层次分明,充满古典韵味,这次展陈的作品虽少,但足以体现其独一无二的仿古作旧风格。

仿古牙雕是南京市著名的工艺三宝之一,为全国四大著名牙雕之一。象牙制品以古装人物、古典器物和唐马的雕刻为主,风格古朴灵动,充满古典韵味。相较于全国同类制品,南京仿古牙雕以仿古为特色,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仿古作旧牙雕,丰富了我国牙雕艺术宝库。其技艺融南北两派风格为一体,既有体现北派特色的圆雕人物作品,也有呈现南派特征的透雕、深浮雕龙舟制品,此外,南京仿古牙雕还吸收了金陵竹刻的皮雕技法。2009年6月,象牙雕刻(南京仿古牙雕)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国剪纸(南京剪纸)

南京剪纸线条流畅,剪口饱满圆润,特别是“胖嘟嘟、圆鼓鼓”的小动物造型,十分可爱。南京剪纸艺人以剪代笔,手随心运,一气呵成。“花中有花”的装饰造型,“题中有题”的深刻寓意,“粗中有细”的表现手法,“拙中见灵”的艺术风格,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受到广泛好评。

南京剪纸主要流行于江苏省南京及其周边地区,据史料记载,其在明代初年就已十分流行。南京剪纸融北方剪纸的粗放和南方剪纸的细腻为一体,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艺术形式优美异常,在浓厚的乡土气息中透露出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剪纸艺人以剪代笔,无需底稿,手随心运,有如“一笔画”,连绵不断,一气呵成。传统品种主要包括喜花、斗香花、门笺和包括鞋花在内的刺绣花样。2009年9月, 南京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南京泥人

泥人作品《仕女嘻犬》通过服饰、妆容、动作、神态,将仕女们热爱生活、任情旷达、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作品《文艺狗的春天》中,五只小狗吹身着休闲服饰,拉弹唱配合默契,十分精灵可爱;《武松打虎》的故事演变成了“武松打疫苗”抗击新冠疫情,生动刻画了中国精神。

南京泥人最迟在清代末年已经出现,当时居住于朝天宫冶山脚下的百姓利用冶山泥土制作小泥塑出售,这是已知最早的南京泥人工艺品。南京泥人在汲取无锡泥人部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南京本地工艺美术艺术特征,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制品分彩塑小品和戏曲人物两类,其中彩塑小品的南京地域风格表现最为显著,特点为“三分塑、七分彩”,以塑为基础,重在彩绘,色彩明快鲜艳,对比强烈,造型小巧,装饰趣味浓厚,兼具人文气息与文化内涵。2016年6月,南京泥人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

南京古称金陵,是六朝古都,历史悠久,佛教刻经事业源远流长。金陵刻经选本精严,内容纯正,校勘严谨,版式疏朗,字大悦目,刻印考究,纸墨精良,习称“金陵本”。

在南京闹市区,有一座古朴的宅院,朱漆大门、青砖黛瓦,格外静谧,这里,就是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保护单位——金陵刻经处所在地,有机会一定要去体验下这穿越千年古老技艺的神奇魅力。

古城金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佛教刻经事业源远流长。清同治五年(1866年),我国近代佛教文化复兴的奠基人杨仁山等有识之士创办了金陵刻经处,传承我国古代佛经、佛像木刻雕版印刷技艺,百余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金陵刻经处是我国著名的佛教文化机构,也是融古代经书、经版收藏,经书雕刻、印刷、流通及佛学研究于一体的佛经出版机构。2009年9月,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作为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戏剧脸谱

各地都有不少戏剧脸谱技艺,但要说起南京的特色在哪里,就不得不提制作它的特殊材料——来自南京雨花台的黄泥。使用雨花台黄泥制作出来的脸谱历经岁月洗礼,仍能保持色彩光鲜,艳丽如初。南京的匠人们在制作脸谱时, 会创新使用国画的画法, 先用粗笔勾画, 后用细笔描摹表情和眼神, 加上色彩点缀,一幅幅呆板静止的画面顿时变得栩栩如生。

脸谱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吴越的“披发文身”“雕题黑齿”是最早的脸部化妆,后来的傩舞面具、战争面具,及汉唐时期歌舞面具皆为戏曲脸谱的远祖。随着戏曲艺术的不断提升,明代脸谱逐步规范化。清代乾隆以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并在清末趋向定型化,成为我国民族化妆艺术,形成自有体系。到了近代,脸谱艺术进一步精致多样化,且仍然保持着传统特点,成为一种具有高度象征性和典型化的民族化妆艺术,同时也成为人们装饰的艺术品。2009年6月,戏剧脸谱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秦淮灯彩

南京秦淮灯会有“天下第一灯会”“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观秦淮花灯也是南京人元宵节不可或缺的“仪式感”。展厅上方悬挂着一盏盏大红莲花灯,使整个展厅看起来生机勃勃,洋溢着喜庆气氛。到了秦淮灯彩展区,还能见到狗、老鼠、龙、猪等动物花灯,活灵活现、生动可爱。

秦淮灯彩又称“金陵灯彩”“南京灯彩”,民间亦称之为“花灯”,是南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它历史悠久,早在东晋时期,南京地区即已出现了有关灯彩的文献记载。明清以后,南京一带的花灯艺术由宫廷走向民间,元宵节成为秦淮河流域一个以灯为俗、用灯造景、借灯兴舞的传统岁时节日。秦淮灯彩与秦淮灯会的关系密不可分,后者是历史上广泛流传于南京地区在元宵节期间举行的民俗文化活动。2007年3月,秦淮灯彩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皮影戏

皮影戏是老一辈人的童年回忆。皮影艺术在中国上千年的辗转流传过程中,又与各种地方戏剧、民间绘画、民俗观念相互融合,它始终把根扎在民间,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皮影艺人用一双灵巧的手,赋予了影人灵魂。

皮影戏,俗称“影子戏”,它既有故事性,又有音乐性,是集绘画、雕刻、文学、音乐、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民间艺术。南京皮影由皮影制作和皮影表演两部分组成。在皮影制作方面,南京皮影吸收了剪纸艺术的特色,赋予皮影造型古朴、雕刻细腻、色彩艳丽等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在皮影表演方面,南京皮影灵活地融合了文学、音乐的灵魂,配以灯光和说唱等,达到“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艺术境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2016年1月,皮影戏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素食烹制技艺(绿柳居素食烹制技艺)

绿柳居的素菜包在南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包子皮儿洁白松软,其馅料用木耳、芝麻、香干、金针菜等数十种菜馅拌合而成,因为加入了麻油和白糖的关系,这素菜包的内馅碧绿清香,入口鲜中回甜,堪为素点之佳品,每天都供不应求,大家有时间可以去尝尝!

绿柳居素食烹制技艺源于南京寺庙素食、宫廷素食和民间素食,以历代厨师口传亲授为传承方式,以蔬菜、菌类和豆制品为主要原材料,是绿色健康烹饪技艺的独特代表。其采用包、搓、搡、卷、摄、贴等手工技法,以及炒、炸、烧、烤、蒸、煮、拌、熏、炝等多种熟制方法,用全素原料吊出红、白两种鲜汤,所制素食菜点具有鲜、嫩、烫、脆、香的特点,代表菜有三丝素刀鱼、宫廷素脆鳝、金陵岁菜等。2020年12月,绿柳居素食烹制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南京板鸭、盐水鸭制作技艺

摆在展厅正中央的是南京美食特产:板鸭、盐水鸭。都说没有一只鸭子能飞出南京,正所谓“金陵鸭馔甲天下”,南京人对于鸭子的热爱可以说是深入骨髓。

南京板鸭是湖熟久负盛名的特产。明朝以来,湖熟腌制咸鸭,不断改进提高腌制技术,逐步形成了具有皮白肉嫩、油而不腻、香酥可口等独特风味的“白油板鸭”,逐步畅销南京和全国。南京制售板鸭的店铺采用“前店后厂”的模式进行销售,繁盛时店铺有两百多家。明清时期,官宦还把湖熟板鸭作为“官礼板鸭”和“贡鸭”送到北京,呈送皇宫。此外,板鸭匠人还找到了一种用盐制卤腌制的方法,把鲜鸭发展成为了盐水鸭,丰富了鸭肉的种类和口感。2007年3月,南京板鸭、盐水鸭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4月22日,“非遗江苏”轮展区迎来无锡专场,麦秆画、惠山泥人、无锡精微绣、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无锡剪纸、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宜兴青瓷制作技艺、无锡纸马等无锡特色非遗项目集中亮相,让您深度体验无锡传统民俗技艺之美。

 

 

标签:
责编:郭玲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