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杨浦区有一条民国建筑风格的里弄,里面有一家点心铺,店铺很小众。九平方米的狭小店铺里摆着面包和糯米香糕,还有一些杂拌糖、巧克力之类的小食,可谓中西结合。店铺上面一间低矮的亭子间是卧室。里间的门口有一位慈祥的老妇人如阿福娃娃一样端坐在那里,膝上经常趴着一只花猫。老妇人、花猫简直就像从郎世宁画里走出来的一样,一动不动。有客人来买东西,她也端坐不动,随便你试尝摆在那里的食品,你满意了,买多买少、多付少付她从不去清点,即使是扫码支付也是你自己根据标价算好账付钱。不过,虽然她身体仍然不动,但会朝你点点头,打开话匣子:“谢谢侬照顾阿拉生意。”如果你有意聊上几句,她会告诉你:“我85岁啦,与它也算是个‘两口之家’吧……”所说的“它”,当然就是指那只花猫。
我来上海出差,常常住在这家店铺边上的快捷酒店,自从去年发现这个店铺后,这个与花猫组成的“两口之家”的老妇人不知为何总让我惦念。我总觉得这家店铺与日本京都深巷里隐藏着的许多小店铺非常相似,那个老妇人有着平静的祥和和精致。
随着我多次光顾这家店铺,发觉了这里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来店里买东西的客人都是熟客,或者熟客推荐过来的客人,而且绝大多数是年轻人,主要是两类年轻人,讲究生活品位的公司白领和充满生活情调的大学生。
“下午好!老奶奶身体好吧?”那些衣鲜鬓香的白领和身着牛仔裤、运动鞋的学生们,进进出出,不时变换着面孔。只要有时间,他们买完东西也不急于离开,而是在门口坐下来或站一会儿,与老奶奶聊上一会儿。我有意和这些年轻人打打照面,他们有附近公司做编码的程序员,有AI技术员,有做PPT的电脑操作师,有周边大学的学生,等等。
前几天,我再次来到小店铺,可见到的是一个穿着有几个洞的牛仔裤的男孩子取代老妇人坐在门口,探头往里一看,只见老妇人一只绑着绷带的脚伸了出来,她告诉我:“爬楼梯摔了下来,受了点伤,结果这店面就全靠他们轮流来帮我照看了,真是好福气啊……”话音刚落,那男孩子打断了老妇人的话头:“没什么,消磨时间、消磨消磨时间而已。”男孩子始终不肯承认自己是来帮忙的,不接受老妇人的赞扬。可老妇人说,受伤的那个晚上,就是他和他的伙伴们送她上医院并轮流来服侍她的。
第二天我再去小店铺,门口又换了一位穿着运动衫的女孩子,老妇人又当着我的面赞扬女孩子,可那女孩一再表白:“可谈不上爱心呀善举什么的,消磨消磨时间而已。”居然又是同样的口吻,好像商量好似的。
“消磨消磨时间而已。”嘴上这样说,却默默地服侍着老妇人,照料着小店铺。这群富于爱心的年轻人让我刮目相看,甚至颠覆了我对“如今的年轻人哪?!”的印象。
真好。时代在变,但人们的可爱却代代如此。
飙博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