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每日一读|在厦大,邂逅“时间守护人”
2025-07-26 15:14  来源:交汇点新闻    
1

文|杨健民

今年暑假前,敲了16年钟的厦门大学敲钟人黄坤贤胡桂鑫夫妇,正式退休了。

那天得知这一消息,我坐在厦大校园颂恩楼办公室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近三年,我在这里不知听了多少次钟响,我听到这对夫妇最后敲的那一声了吗?

厦大钟楼位于建南大会堂的小天台,150多公斤的黑色铁钟挂在棚子下,当中悬着一个敲钟的大铁球。据史料记载,厦大钟声已经响了104年了,最早的大钟是校主陈嘉庚先生于1919年在老家集美打造而成的。即使抗战时期,厦大迁到长汀,也没有忘记把钟带到那里。厦大至少已经敲坏了一口钟,现在这口钟是2001年厦大80周年校庆时铸造的。

图片来源 厦大官网

那一天,即将回漳浦老家的63岁的黄坤贤,对着赶来和他告别的学生说:“永远的厦大,再见!”多年来,他和妻子胡桂鑫每天敲钟19次,整天被时间“控”得死死的。在国内高校,并没有很多人知道厦大的钟是“真人敲的”。黄坤贤说,预备钟是一长两短,上课钟是咚咚两声,下课钟是一长,比较缓慢的那种。他敲的钟和老婆敲的钟还不太一样,“她敲得比较柔和,我敲得比较急,比较响”。

胡桂鑫则说:“敲钟太重要了,它是传统,钟声代表着厦大。”有人曾经跟着胡桂鑫经历过一次敲钟,当天,距离9:40还有20分钟,她就开始准备了,戴上耳塞,抓住钟绳,每隔十几秒,都下意识地看下手机,她不能错过9:40,一分一秒都不能错。当秒针与数字12重合时,她迅速有力地拉起钟绳,深沉而又充满节奏的钟声响彻校园。

作为时间守护人,他们不仅守护了时间,而且守护了尊严。在钟声面前人人平等,谁也不能越位。经常有人要来参观建南大会堂,夫妻俩突然接到电话:党委书记和校长在门口了,请下来开门吧!不过,如果距离敲钟时间只有两三分钟,他们就会说:“不好意思,要等我敲完钟再下去。”随后领导都会说:“没事!你先敲,敲完再下来。”

一提起敲钟,人们都会想到法国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我敲的钟,是我的爱,是我的情。我要她们高歌,艾斯美拉达在何方?昭告天下,我卡西莫多爱着她。”每次看到这段话,我都会想起那个孤独的、驼背的敲钟人卡西莫多——这个有着“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难听而忠厚的声音”的畸形儿。

我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小视频《时间守护人》。小镇新搬来一个神秘的邻居,每天夜里都能听到他的屋子里传来奇怪的声响。后来,好奇心旺盛的小杰潜入邻居家中,随之揭开真相:老爷爷原来是一位“时间守护人”,屋里那些奇怪的机器是为小镇记录时光的装置。多年后,小杰成了镇上著名的作家,书中记录了无数小镇居民的故事。每当有人问他灵感从哪里来时,他总是微笑着回答:“一个神秘的邻居教会了我,时光背后总有故事。”

守住自己的时间,不被外部侵扰,就能潜心在自己的生活节奏里暗夜生长。古人也是尊重时间的。《淮南子》说:“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余华说:“检验一个人的标准,就是看他把时间放在哪儿,只有时间不会撒谎。”

把钟声和时间联系在一起——本来它们就是密不可分的,有谁会有事没事故意去敲错钟呢?时间能穿透所有的幻影,因为它不说谎,它是守时人心里最大的乾坤。

至此,我也不得不对说了那句“永远的厦大,再见”的黄坤贤说:致敬,永远的厦大敲钟人。

标签:
责编:冯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