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每日一读 | 美食如汛
2025-05-09 10:45  来源:交汇点新闻    
1

文 |叶正亭

江南四季,美食如汛。

元宵节一过,就是“雨水”节气了,雨开始增多,风也开始变软。大地回暖土先知,那些“七头一脑”一夜之间冒出嫩芽,江南人最喜欢的马兰头、枸杞头、香椿头,南京人最钟爱的菊花脑等一一登上市民餐桌。春天,最是食时蔬的好时节。

春风里,江南的天空上升起两颗美食信号弹,一颗红、一颗绿。绿的是青团子,红的是酱汁肉。青团子的“青”取自早春最先疯长的浆麦草,昆山人将这种草榨成汁,揉进糯米粉里,这粉团便有了碧绿碧绿的颜色,还带着青草的芬芳,在这团碧绿的米粉中包进了豆沙、芝麻、百果等各种馅心,便是大名鼎鼎的青团子了。江南人食青团由来已久,袁枚的《随园食单》、顾禄的《清嘉录》都有记载。从前的青团子,只为清明扫墓,祭祀先人专用。如今早已打破陈规,成为早春第一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江南,春季的水产品十分珍贵,其中最活跃的有两样,一是螺蛳,所谓“明前螺,赛吃鹅”。二便是塘鳢鱼,俗称“菜花塘鳢鱼”。

据说这种小鱼儿至今还未能人工饲养,菜场所见都是野生的。塘鳢鱼个头不大,长得也不怎么样,黑不溜秋,鬼鬼祟祟,但其肉质鲜嫩,美味无比,价格不菲。江南人一般都买几条小鱼,回家炖蛋。那份鲜美,堪称春鱼之冠。

春笋上市,“腌笃鲜”上桌。这时节,江南人家家家都要做这道菜。何为腌笃鲜?腌者,咸肉。春节之前,家家会腌肉,鲜猪肉腌制半个月后就要晒,然后吊在屋檐下吹,备用。鲜者,鲜猪肉。一般都会选蹄髈或是肋排等,将鲜肉、咸肉与春笋放在一起笃。笃者,煮也。用个大砂锅,放满水,在炉子上慢慢笃,先旺火,转文火,要笃三小时以上,把肉骨头里的胶汁、春笋里的鲜味,全部都笃出来。

春笋汛过后,蚕豆汛又来了。都说“立夏见三鲜”,“三鲜”包含了地三鲜——蚕豆、苋菜、蒜苗;树三鲜——樱桃、梅子、香椿头;水三鲜,其实应该是“江三鲜”——刀鱼、鲥鱼、河豚鱼。如今长江禁捕十年,江三鲜可忽略。立夏见三鲜,重中之重是新鲜蚕豆,检验方法,看豆荚柄是否碧绿、蚕豆叶是否鲜跳,如果是,就可以买,买回家要赶紧剥,马上烧,争分夺秒,才能吃到一口真正的新鲜蚕豆。

端午食五黄——黄鱼、黄鳝、黄瓜、黄酒、咸鸭蛋黄。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传统说法为毒月毒日,这个“毒”指的是空气中多病菌,室内外多蚊蝇。这一天,江南人一定会一大清早上菜场,要在农妇手中买一把“三宝”(菖蒲、艾草、蒜头)挂在大门上,目的就是抵挡苍蝇、蚊子和病菌侵入。这一天,婴幼儿要身穿五毒衣,脚着老虎鞋,意思是百毒不侵。从古到今,江南人的生活就是如此多姿多彩。其实,这其中也蕴含着诸多科学知识,并不完全是封建迷信。

吃过五黄,江南便正式步入夏季。夏季美食主题是什么?是一只虾!一只怀孕了的青虾。我曾经写过这只虾:一只只肥胖的带籽虾,满腹经纶,满脑智慧。就是说,这个时节的河虾有籽,还有脑。于是江南人大做文章,把一只虾一分:刷出虾籽、挤出虾仁、剥出虾脑。然后再将三者合起来,炒成一盘菜,盆底还要填一张新鲜的荷叶。这就是江南夏令名菜——清风三虾。陆文夫先生曾经用这个细节,来叙说江南人生活的讲究与细腻。

苏州的糕团店门口排长队,可以说是夏令的一道风景。排队买啥呢?买炒肉团。炒肉团的馅为“四素两荤”,即金针菜、黑木耳、鲜笋丁、扁尖碎和猪肉糜、虾仁。清晨,糕团师傅点火炒馅,宜宽汤。这团子有三大特点,即熟粉制、开口制、灌汤制。师傅用滚烫的熟米粉,一只一只地包进鲜美的炒肉馅,把一只一只做好的团子排进饭盒里,张开口像一群啾啾的小鸟,还要给每只团子灌进鲜汤。现在的食客派头大、胃口大,排了队买炒肉团,一买就是十只二十只,糕团师傅动作再快,半分钟做一只吧,接待一位顾客至少也得五六分钟。所以,想吃炒肉团,必须去排队。这个队值得排。一只炒肉团,让“不时不食”的江南人,一口吃到夏天的滋味。

标签:
责编:冯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