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每日一读 |为恽代英立碑
2025-04-05 10:12  来源:交汇点新闻    
1

南京江东门外,解放军某部营区,一座巍峨的恽代英烈士纪念碑昂首云天,顶部是一尊汉白玉雕塑而成的烈士半身像。他神态平静,面带微笑,仿佛在向人们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

清明节前夕,我受烈士亲人委托,捧一束带着露珠的鲜花,献给长眠在此的恽代英烈士。

部队营区怎么会建造恽代英烈士纪念碑?原来,这里是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遗址,那里曾关押过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仁人志士。1931年4月29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烈士,在这里英勇就义。20世纪70年代中期,南京空军某部进驻这里,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这个部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听人说,恽代英同志牺牲的地方有两棵柏树作为标志;还听说,狱中党支部曾作出要为恽代英烈士建纪念碑的决议。这些传闻都是真的吗?职业的好奇心与政治上的责任感,驱使我去一探究竟,没想到后来竟促成了一件让我一生引以为豪的大事。

部队进驻这座监狱遗址时,黑漆漆的牢房、阴森森的刑讯室和高耸的瞭望台等历史遗迹尚存。遥想当年,铁窗高悬,脚镣叮当,酷刑肆虐,刑场喋血,无数共产党人在这里与敌人进行最后的斗争。恽代英同志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为了验证坊间的传闻,我找保管档案资料的同志借阅了一大摞关于监狱的历史资料——有印成小册子的,也有一些手写的。我逐份消化这些资料并有所发现,首先确证了代英烈士牺牲的位置,是在一座废旧库房的旁边,有两棵歪脖子柏树为标志。其次,在一份老同志的回忆录中,我发现了代英同志被捕后在狱中与敌人英勇斗争的事迹,如建立狱中秘密党组织,领导绝食斗争,撰写《土地革命十大纲领》等等,还有那首著名的《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这让我激动万分。

最让我兴奋的是在一本印刷品小册子上,找到了代英同志牺牲当天下午,狱中党支部为悼念恽代英作出的三项决定:“一、大家应以代英同志的精神,继续斗争;二、每年4月29日,全监难友默念,为代英同志致哀;三、中国红军克服南京后,在代英同志死难原址,立碑纪念。”

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激励着我要为实现狱中先辈们“建立恽代英烈士纪念碑”而奔走呼号的决心。

烈士乘风去,英名留人间。每年清明节和4月29日,驻地工人、农民和学生都会到恽代英烈士殉难处,进行缅怀纪念活动。两棵柏树上缀满了红领巾和白色纸花,在春风中飘荡。

记得有一次,我接待一位与恽代英同时代的老人,他年老体弱,是儿子推着轮椅过来的。在烈士殉难处,他坚持从轮椅上站起来,向代英同志致哀。看到殉难处杂草丛生,他流泪了:“革命胜利30多年了,为代英同志修一个纪念碑的夙愿为什么迟迟不能实现呢?”面对风烛残年的老前辈,我无言以答。

1982年4月7日,78岁高龄的恽代英烈士夫人沈葆英,携儿子恽希仲、孙女恽梅,专程到江东门代英殉难处凭吊亲人。我陪同烈士夫人参观监狱旧址,在与她的交谈中,我弄清了沈葆英同志当年到江东门狱中探望丈夫的情况。被捕时恽代英化名王作霖,敌人一直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在上级组织的积极营救下,恽代英很快就能出狱。由于中央特科顾顺章叛变,代英同志身份被暴露。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恽代英坚贞不屈,慷慨赴死。

“此次一别,竟成永诀。”说到这里,沈葆英老人已是泪流满面。当我向他汇报狱中党组织曾决定为代英烈士建碑,并征求她的意见时,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有解放军守卫在代英流血牺牲的地方,是最好的了。希望在这里竖一个标志,以便子孙后代祭扫纪念,就可以了。”她在部队政治处主任恽甫铭创作的一幅画作上,写下了“长青图——代英牺牲五十一周年”一行苍劲有力的楷书。这幅珍贵的画作捐赠给了位于烈士家乡常州的恽代英烈士纪念馆。

政治处恽主任曾提出设想,由部队出面浇筑一块水泥碑,镌刻上恽代英烈士的名字,以便后人凭吊纪念。但是,立碑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更何况恽代英烈士是我党早期著名青年运动领袖,这样做是否合适?很难把握。第二年8月,我在新华社实习时师从的新华社空军分社主任蔡善武到南空部队采访,蔡主任建议起草文稿,及时向党中央反映。

接受任务后的当天晚上,明亮的灯光下,我铺开稿纸,写下了“为恽代英烈士建碑立传,实现先辈们半个世纪前的夙愿”的标题。文中我写道:“我们守卫的这片土地,是恽代英烈士鲜血染红的地方……每年的4月29日,当我们在营区一角的柏树下纪念恽代英烈士时,面对苍翠的柏树和杂乱的背景,我们常常感到心酸,感到对不起长眠地下的英灵……”

激情在纸上驰骋,思绪在笔下奔腾。我的眼眶湿润了。带着先辈的重托和后来者的缅怀,这份报告越过千山万水,飞到北京。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一位中央领导在报告上批示:“结合部队营区建设,建造一座小型纪念碑。”

中央领导的指示很快传到南京,江苏省和南京市有关部门迅速和部队取得联系,经实地勘察后,很快拿出了实施方案。在恽代英烈士殉难55周年时,恽代英烈士纪念碑揭碑典礼在江东门外空军某部大院隆重举行。红褐色大理石砌成的纪念碑耸立在樱花和苍松中,碑基上镌刻着陆定一同志的手书:“恽代英烈士”。

“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如今,恽代英烈士纪念碑已经成为南京江东门的地标,成为部队官兵和驻地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他燃烧起来,烧掉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这是恽代英同志的自白。恽代英烈士倒下了,但他为之奋斗的事业如今屹立在世界东方,他那句“我们吃尽了苦中苦,而我们的后一代则可以享受到福中福”,也早已成为不朽的誓言。

巍巍丰碑,恽代英烈士永垂不朽!

标签:
责编:冯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