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会,在城里的一家饭店举行。一开始老套路,说些老掉牙的校园旧事。后来有人说到央视节目《感动中国》,于是有人说,这样吧,我们一人说件亲历的感动的事吧,谁能让大家感动哭了,其他的人就要喝酒。这个提议大家纷纷同意。
第一个人说的是母亲和一只小鸟的故事。小时候的一个冬日,外面的雪刚停,母亲在家里织毛衣,突然飞进来一只麻雀,紧跟着一只鹞子追逐进来。那无路可逃的麻雀居然钻进了母亲的袖子里,鹞子才飞了出去。母亲小心地从袖子里掏出麻雀。他问母亲要麻雀玩,母亲却走到门口,把麻雀放走了。他当时气得哭了,母亲只问了一句话:如果狼追你,你逃进了一户人家,那救你的人家要杀你,你看行不行呢?要记住,人永远不能乘人之危。他说,那只麻雀50年前就飞走了,母亲也不在人世了,但那句话一直记在心里。在场的人都眼眶红了。喝!大家举杯一饮而尽。
第二个是我,我讲了自己的外婆。我小时候一直由外婆带着,她对我百般疼爱,问我最多的一句话是:“外婆死了,你会哭吗?”每次只要听到我一声:“会的”,她脸上布满了笑容,很是满足。我四年级的一天早晨,接到家里外婆病危的电话,爸爸带着我从八里路外赶回家。赶到家时,外婆已是弥留之际,她睁开眼微微颤动着双唇,对着我说了最后一句话——“我死了,你会哭吗?”我当时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外婆笑着永远合上了眼睛。我看到她眼角渗出了一滴泪水。我哽咽着说不下去了,外婆那一辈人卑微得甚至不求小辈能在生前孝顺,只要身后能有几声哭就够了。唉,又是一饮而尽。
第三个讲的是位女同学,讲了母亲和弟弟的故事。弟弟在西部的一个部队做消防兵,有一次所在的城市发生了火灾,弟弟因公殉职。消防支队的战士们得知弟弟母亲重病在床,决定不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怕她受不了这个打击。战友们模仿弟弟的字迹和口气,轮流写信,就这样一封封书信飞向我们这个江南小城,信上称的都是“娘”,母亲收到每一封信后都要由女儿念给她听,然后小心叠放在枕头下面,经常摸一摸。每逢过年过节,信中就会有“部队工作太忙,暂时回不了家”的内容,母亲从不埋怨。就这样瞒了一年半,母亲油尽灯枯。临终前母亲交代家人,暂时不要让儿子知道她的死讯,怕影响儿子的工作。她是摸着这些信咽气的。消息传到消防队,那些“儿子”都哭开了。说完,她也有些哽咽,所有的人再一次提起酒杯。
第四个人说的是她最近经历的一件事。春节前,天气十分寒冷。她去菜场买菜,连续几次看见一位穿着破旧的乡下老太太和一位小姑娘在菜场外摆着个临时摊位。她忍不住停下来问下情况,原来老太太是二十里外乡下赶来的,这些菜都是自己种的,旁边的小姑娘是她读小学二年级的孙女,孙女父母亲因故都没了,靠她带着,卖些蔬菜赚些费用好过年。她听了一时心软,就把剩下的菜都买下了,算下来总共97块2毛,当时付了100块钱,老太太没有零钱找,又不会用微信支付,就让孙女记下了她的电话和住址。当时她以为也就随便一问,这个钱也是小钱不值一提,第二天早上她隐约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昨天的小姑娘站在门口,手里攥着2块8毛钱,寒风中小脸蛋冻得通红。小姑娘说奶奶在菜场摆摊,让她过来还钱。她说当时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
第五个人说起女儿早产遇到的事。不久前女儿怀孕7个月早产,稚嫩的小家伙被送进了医院的特护中心。当被允许看孩子时,她发现这里每个婴儿的身边都有一个小本子。她很好奇地打开,发现上面写着一些文字,记录了婴儿自诞生以来每天的变化,几乎所有的细节都被注意到了。比如,第一天:“宝贝,欢迎来到地球,更欢迎你来到特护中心!你看起来多么可爱啊!”另外一天:“今天你外婆和爸爸妈妈来看你了,他们还第一次亲吻了你。”这样的记录还有很多,都是中心的护士们自愿做的。她总结说,我知道这个故事平淡无奇,而且似乎微不足道。大家说,别说这话,确实感人。于是再喝。
不要说我们感情脆弱,不要笑我们太爱流泪,那珍藏于人性中的如爝火般的光和热,那属于中华传统的含敛不露而真实无比的情谊,都足以让我们洒下感动的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