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北岸仪征的青山小镇,缓坡向北环绕出“8”字形交叉路网,一路把人直往龙山上带:徒步的、骑行的、冬泳的,还有直奔望江亭观“龙”的。
2025年1月1日,宁扬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运营。
世界第九跨径的长江大桥,从江南龙潭小镇破空而来,近80层楼高的双塔耸立,千余米的“项链”悬垂,氤氲水雾中时隐时现,如同巨龙穿云。当地人梦想成真,新年大桥开通后,龙潭、龙山“双龙”就真正连体合一了。
江北龙山与江南龙潭骨肉分离的悲情传说已久。最老的一个版本称,小秦王遣龙填海,中途少了两条龙,寻访发觉一公一母,从江南向江北私奔,遂作法镇压,北岸化为龙山,南岸变成龙潭。后来,江北开采黄砂,江南开采水泥,倒是合力吃起了“龙骨饭”——高潮出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其时龙山多了一个陌生的称呼:矿区。
数万移民从四面八方集聚而来,依托丘陵矿产,先后开设了砂石矿、石粉厂、水泥厂、玻璃厂、陶瓷厂、荧光灯厂、冶炼厂等“九厂一矿”。靠山吃山的日子里,老牛般负重的货车绵延数公里,密密麻麻的货船挤满入江口。时间一长,秀发似的黑松林被砍伐得成了一头“癞痢”,画屏一样的岗塝被啃噬得白骨毕现,逢上雨天更是泥流漫溢、浊泪纵横,山体滑坡的危险如利剑高悬头顶……
经过数十年疗养康复,龙山雕形塑魂,一座元气充盈的省级森林公园应运而生。主入口峭壁上“绿水青山,太谷龙山”的书家笔墨,点睛着龙山的脱胎换骨。
龙山方圆718公顷,生长着近140种野生植物和鸟类,于是进山常有“艳遇”,入野时见仙踪。恋人们披着月色,依偎山坡,惊见绿叶丛中一片粉色“蝴蝶”飞起,并非梦幻错觉,那是月见草见月而开。龙山深处,重重叠叠起伏着连片的绿浪,入千亩竹海、万垄茶园,它们都是多年前从苏南的宜兴、句容隔江引种,成为百姓致富的新饭碗。山间有茶舍,舍旁有竹林,户外新篁摇曳,室内佳茗飘香。竹茗交融,打开另一番心境:小憩赏景,客来水正热;论道言商,人走茶不凉。
在摄影爱好者心中,龙山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天堂。年届六旬的马俊先,当地摄影家协会女子分会负责人之一,土生土长的龙山人,退休后就和10多位同好结伴拍摄野生鸟类。候鸟到此栖息,经过了千里远征,万般艰辛,最怕人为惊扰。摄友们自立规矩:候鸟再稀罕美丽,都不能走近抢镜,宁可虫叮针刺,隐身野荆密林耐心守候。人的善意,鸟儿懂得;环境好转,鸟儿最知。马俊先拍到的鸟类,已由10年前不到20种增加到现在的40多种。
入龙山,便读着自然文章,品着天开画图,一切以“龙”为题谋篇布局。龙山松、龙须湖、龙泉湖、龙吟广场……以点串线,移步换景;客至山中,绕不开一处鹿场。东北客商坚守20余年,养就了128头灰白斑点杂陈的梅花鹿,像自甘淡泊的隐士,避着人群,深隐着“百禄兴旺”的福气。龙山不高,却自有高手“文心雕龙”,沿途每到拐角处,必设亭台供游客休闲;亭台必悬挂匾额楹联,既养眼又养心。“举目湛然碧水多情衔凤尾,凭栏乐也青山念旧抚龙须”“龙跃凤鸣往还真俊逸,山岚水月朝暮自舒徐”两副楹联分属朗润亭和翠微亭,出自当地退休教师高扬之手,他在央视征联中六度登榜、两度跻身十佳。
最让人敬仰的是龙山东西两侧的山脊上,分别安置了一处墓葬。西侧属于中国最后一个儒家学派“太谷学派”创始人周太谷,他最得意的两个门生张积中、李晴峰都是仪征人,分执南北,教养一方。“立功、立德、立言”的基本教义和有教无类的普惠善举,200多年间传布大江南北。东侧则是世界文化名人、法国总统骑士勋章获得者盛成和其母的合葬。盛成勤工俭学留法期间,用法文出版了自传作品《我的母亲》,风靡欧洲,赢得了罗曼·罗兰、萧伯纳、海明威、毕加索及戴高乐等人的高度评价,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瞻仰者驻足墓园,都会读到盛母口述、盛成笔录的《青山训》石刻:“你们要做我的儿子,就要走在人前,站在人前”“世间事,只要吃苦,只要拼搏,没有一件事不成功的”……这何尝不是天下父母望子成龙的共同心愿?龙山海拔不到50米,先哲名流归宿于此,无疑提升了精神的高度,巍然耸起了地方文化的脊梁、民族精神的丰碑。
登上山巅,环顾四方,一览无遗。龙潭过江大桥伸手可触,近240米高的双塔南北呼应,塔顶镶嵌着单重600吨的龙珠,宛如蛟龙出水,昂首云天,畅饮清风;到了夜晚,流光溢彩,“双龙戏珠”的景观造型,将南北两岸聚拢成一张亮堂、俊朗的脸庞。
时空因此神奇压缩:6分钟龙潭到龙山,半小时从南京到扬州,一小时辐射上海大湾区。大桥通车,两岸之间就永远安上了解不开、拆不掉的“连心锁”;江流奔涌,就再也不能松脱、分离连襟的“大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