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琴上的烧饼味
2024-12-05 07:25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汪向荣  
1

起源于民间传统发酵手艺的黄桥烧饼,“不香则已,一香惊人”是上个世纪的事。

1977年《人民日报》发表了当地一位普通工人的散文《黄桥烧饼》,第二年此文入选全国中学语文统编教材。作者顾寄南描述的是1940年中秋前夕,为了保证陈毅、粟裕领导的东进部队吃饱肚子打胜仗,全镇10多家磨坊、60多家饭店日夜不息赶做烧饼送往前线。新四军战地宣传人员深为感动,即兴创作了《黄桥烧饼歌》: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烧饼慰劳忙呵,烧饼要用热火烤哎/军队要靠老百姓帮,同志们啊吃个饱/多打胜仗多缴枪……

整整四天四夜,炉火与战火辉映,歌声与枪声交织,新四军5000余人击溃了敌方3万兵力,创造了中国现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人们说,黄桥烧饼就是源源不断的枪炮弹药,《黄桥烧饼歌》就是凝心聚力的冲锋号角。黄桥烧饼亮相开国第一宴和周恩来总理接待尼克松访华食谱,迎来了它的第一轮高光时刻。一块烧饼,一曲战歌,如影随形,星火燎原,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黄桥烧饼的酥香。

黄桥人从未躺在“中华第一饼”上吃老本,上个世纪80年代,许多农民一天的生活通常会这样开始:喝一碗稀饭,啃两只烧饼,然后急急忙忙赶往提琴厂上班。从1985年上海提琴厂泰兴分厂成立以来,当地匠人诚恳拜师、甘当配角;刻苦学艺,10年面壁,到1995年,提琴产量已雄踞全国第一。如今,黄桥20余万人就有3万多人从事提琴、吉他、钢琴乐器制作与配套,每年销售提琴超过80万把,国际上每10把小提琴就有3把产自黄桥。

赵晋成,年已七旬,任过县专业剧团的演奏员兼提琴厂厂长。现在经营着一爿琴行,从制作、调试到传授无不亲力亲为,琴声哪怕一丝失准,都逃不过他灵敏的耳朵。作为泰州保利大剧院唯一器乐合作伙伴,他理直气壮提出了自己的特殊要求:国际乐团演出租用他的提琴,费用可以让步,但首席演奏家一定要在琴上签名留念。10多年来,56位不同国度的演奏家,都以同一方式留下了“心灵指纹”,这是顶级艺术大师对中国好琴的认同、更是向东方匠心的致敬。

以琴为媒,以韵作桥,一座千年古镇由此与世界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共鸣。原先起源于法国的国际乐器演奏日(6月21日)人气最为旺盛的主会场,逐渐由欧洲转移到了中国,从2017年开始连续8年落户黄桥。国内外近万名乐手,在北半球白昼最长的夏至日从八方汇集黄桥。2023年,黄桥被正式确认为国际乐器演奏日中国永久主会场,媒体俏皮地形容:提琴上散发着烧饼味。

如今,进入黄桥就能闻到黄桥烧饼的酥香,细心人一定会注意到,提琴的主体雅致、圆润、金黄、高贵,像刚出炉的黄桥烧饼有声有色的艺术表达。靠近去,听听看,再闻闻看,提琴的确弥漫着喷香的烧饼味。

标签:
责编: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