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爸爸的追悼会上,我在想,如果是爸爸来操办这件事,他会希望是什么方式和风格?我猜想,他首先就会对“追悼”这两个字不满意。因为,“追”是回溯过去,“悼”是悲伤、哀念,而我认为我的爸爸并不希望大家为他哀伤。
因为事实上,我的爸爸并没有被病魔打败,他只是换了个形态,继续踌躇满志开展他全新的事业和生活了。既然如此,我们就不用为他哀伤。我们不追悼,但可以追思。当我们一起分享过往的点点滴滴,就可以收获对彼此生命的祝福。
作为女儿,我想谈谈我的爸爸。
爸爸天生使命感极强。这一点,可以从我女儿采访外公后写的文字里读出:“几年后,在华小(外公的乳名)问起自己人生最初的模样时,他的母亲告诉他说,他是喝百家奶长大的。这个形容让他战栗。自己身体的每一寸都仿佛是由邻里的善意浇灌堆砌而来的。”
为苍生奔走呼号,是我观察到的爸爸一生的使命。这个苍生,是农民、农民工,是城里的困难群体,是儿童,是没有能通高铁的家乡,是任何他看到的不公义不正常需要改正的现象。
爸爸从小有大志。女儿的文章里记载,四五岁时爸爸随爷爷去别人家作客:“一进门,就看到屋内的墙上赫然挂着一张大相片。陈家的人笑盈盈地介绍,那是他们家的四儿子和周总理的合影。华小很崇拜周总理,就问起陈家的人:‘要怎么才能见到周恩来总理呢?’人家告诉他,要想见到周恩来总理,得当个记者或者作家。”
这框定了他职业的方向。高中毕业后,他无缘上大学,在农具厂做木模工。但要做周总理那样的人是爸爸常念叨的。他说得那样自然,从未想过这个梦想是否过于高大。爸爸淡泊名利。从木模工到全国农民报系统十佳记者、省劳模、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各种奖项,一个个傲人的成绩,让我这个女儿只能仰望。爸爸从未追求过这些荣誉,以至于我们整理他资料的时候,妈妈说他的奖章自己收着,大多数都找不到了。只留下“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称号和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的证书和奖章,记述着爸爸一生的钟爱。
爸爸做事勇往直前,只要是应当做的事,就没什么困难能阻挡他的步伐。
农民工因为救人反而遭遇难题,他要去解决;农民买了假种子假化肥,他怎能坐视不管;幼儿园建在高压线旁危害儿童健康,他知道了怎能不为此努力呢?面对多少“不要多管闲事”的善意劝解,我的爸爸用一个个失眠夜晚写就的报道、内参,去改变似乎原本不能改变的局面。
在爸爸的词典里,似乎就没有“不行”“不可能”,一次不够就两次,两次不够就无数次。多人一起坚持十多年,农民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这基于爸爸那股子信念:千古以来这么重要的群体没有节日,怎么保障农业农村和农民权益?
这两天,不少朋友和亲人对爸爸遽然离世表达惋惜和惊愕,但其实,他查出生病至今,也有五年九个月了。爸爸走得漂亮、潇洒,让我理解了一句话,“老兵不死,只是消融”,因为死亡没有打败他,只是他离开这个世界,到新世界开始新生活的时刻到了。
爸爸特别爱美。他那漂亮的波浪发永远梳得整整齐齐,他的衣服从来都是笔挺。他的衣服内兜里总有一把小梳子。他行走他坐下,都在向我阐释何为“洁净”。
妈妈说,到最后一天,他的口齿早已不清晰,他留下的最后清晰的话语,是对医生慷慨激昂,说要为让全中国的人民都能吃上健康的食品而奋斗,说自己要不断为这些鼓与呼。
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我想,从此,爸爸将在天上为他所挚爱的中华热土,继续作出属于他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