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个微信吧
2024-11-21 07:23  来源:新华日报    
1

每次学术会议,或是聚会茶叙,都有初识者把手机递过来:“加个微信吧。”在激情涟漪的场景里,为了不悖人情,我满满当当加了一大堆。过了许久,翻开通讯录一看,那些没有被我备注的名字,在一面之缘后,都变成“一次性”好友。

其实,在客套寒暄中被撩拨出来的“激情”基本上是虚无的。人的一生,心有灵犀的朋友能有几个?法国作家加缪说过:“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吧。”加缪希望别人不要盲目崇拜他,也不要试图改变他的观念,但他愿意和任何人平等地交流。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能和你彼此作伴、共赴人生的,才是真正的朋友。

加个微信简单吗?背后套路满满。一套房子刚交付,我就被拉入各种微信群,有业主大群,有楼栋小群,还有物业群,不是谈装修,就是说拆这拆那的,突然间微信变得热闹非凡。交房那天,我在小区门口就被装修公司的人团团围住。“加个微信吧”“加个微信吧”此起彼伏,我好不容易才挣脱了他们的束缚。

加个微信简单吗?职场上隐藏着潜规则。有老同事教导,当领导说“加个微信”时,别让领导扫你的二维码,而是应该说:“我来加您,请领导通过一下。”这才是对领导地位的尊重。

——现代社会,连加个微信都“尊卑有别”、暗含套路,可以想见人活得有多累,“朋友”一词也被异化了。歌手李健没有微信,只能发短信,一部诺基亚手机用了10年。演员胡歌在某个节目中偶遇李健,掏出手机说:健哥,能不能加个微信?李健有点蒙:啊?什么?我没有微信。

在歌手中,李健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他离开清华后,租住在无人问津的角落达七年之久,潜心创作。他不用微信,看重个人生活,投入自己的乐趣,保持创作的热情——这种状态就是“专注”。在他看来,面对命运的惊涛骇浪,专注就是一种拯救。专注是心里逐渐成长起来的自信,是一种抵抗外界干扰的强厚力量。坚持十几年以上的人,才会体会到专注带给你的保护。

自从有了微信,我每天收到的“早安”问候多达上百条,图文并茂,复制品横生。回复吧,太麻烦;不回吧,又觉得不够礼节性和人情味。于是怀念以前写信的年代,“云中谁寄锦书来”,远方来信永远是令人惊喜的时刻。大学时代,班上有位蒋姓同学被推举为“送信员”,每天课间操时到校园邮局公共邮箱里取出邮件,分发给同学。他捧着一大叠信件走过来时,同学们蜂拥而上,急着打开信封里的秘密,犹如撩开一位陌生女郎的面纱。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慢”的情景现在不会有了。“加个微信吧”,成了一种公共语言和公共需要,其后果如同人们所指摘的:“如今的思念不必翻山越岭,如今的离别也不再杳无音信。但如今的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在人海中匆匆相恋,又在人海中潦草收尾。我们轰轰烈烈地大爱一场,又冷冷清清地各奔东西。”

其实,作为社交礼仪的形式,或者出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加个微信也没什么,问题在于,许多无谓的交往只是一片热闹的虚无,并没有实际的意义。作家苏岑说:“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若他们走进不了你内心,就只会把你生命搅扰得拥挤不堪。”

对此我深有同感。活在这世上,我们更需要同频。一如法国女作家妙莉叶·芭贝里在小说《刺猬的优雅》里所说的:“我们都是孤独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

杨健民

标签:
责编:唐可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