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27日宿迁讯 “现在充电桩就在家门口,充电价格实惠,再也不用担心充电排队了。”近日,宿迁金色威尼斯小区的业主张先生说。而在一年前,张先生却遭遇“一桩难求”。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老旧小区“充电难”的问题,让新能源车主苦不堪言。今年,国网宿迁供电公司通过支部共建+政企联动、推行充电桩“一件事一次办”、打造充电桩指尖直通车,打出了一套精准有力的“组合拳”,成功破解了老旧小区充电桩接电难题,从根源上为充电桩“快接电”扫清了障碍。
支部共建+政企联动 破局“充电焦虑”
“我们小区是老小区,地下车库当初设计时根本没预留电源点,我买车又早,充电桩接电困难,无奈之下,我只能选择商业充电站,充电单价贵又耗时。”11月18日,回想起刚买车的遭遇,张先生如是说。
张先生的“望桩兴叹”,是过去许多老旧小区新能源车主的共同写照。“其根源在于,部分老旧小区在原始设计时,电动汽车尚未普及,未考虑充电桩接电需求,缺少电缆分支箱、电能计量箱等关键设备,且新增电源点的规划还关系到消防安全,这使得充电桩安装成为一个系统性难题。”国网宿迁供电公司宿豫供电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思民介绍。
为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国网宿迁供电公司主动作为,对内,开展营销部、设计院“老旧小区充电桩电源点规划设计攻坚行动”支部结对共建。由营销服务人员全面梳理居民接电数据,排定规划需求,再由低压服务人员和设计人员联合现场勘查,确保规划方案科学可行。
对外,通过政企联动,依托属地政府,邀请社区网格员、小区物业共同参与勘查,结合消防分区要求,现场确定电缆分支箱、电能计量箱等设备的最优位置,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也从源头避免了因设备选址问题引发的施工受阻或客户投诉。
国网宿迁供电公司的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已完成都市晨光、中通名仕嘉园等16个小区的充电桩电源点规划设计,并成功在都市晨光、盛世蓝城等7个小区完成了电源点建设,有效提升了居民充电桩的接电效率和用电安全性。
推行充电桩 “一件事一次办”
“我的车还没到,充电桩电表就装好了,全程网上办,一次腿没跑,真是太高效了!”9月2日,泗洪誉景府小区刚买了新车的汪女士申请充电桩电表,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她购车当天通过“网上国网”APP提交了充电桩报装申请,让她惊喜的是,第二天供电公司的客户经理就主动联系并上门勘查。汪女士的经历,是宿迁供电公司推行充电桩“一件事一次办”的生动体现。
以往用户申请报装,需要到营业厅或者“网上国网”出具车位产权证明及物业同意建设书方可办理,既繁琐,又费时间。
为此,宿迁供电公司大力推行充电桩“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今年8月,宿迁泗洪公司与誉景府居民小区物业签订充电桩同意建设意见书,标志着宿迁供电公司实现居民充电桩报装从“多次跑”到“一次办”的重大转变。通过集中备案方式,批量获取小区固定车位信息及建设许可授权。这意味着,小区业主在申请充电桩报装时,无需再单独提供物业同意书,仅凭有效身份证明和车位产权证明即可快速办理,大幅缩短充电桩安装时间。
后续,该服务在宿迁市宿豫区文昌花园、金文枢苑、天一苑、桃李苑、翰林华府等5个小区落地。
打造充电桩指尖直通车 消除“等待焦虑”
“充电桩安装节点,群内一目了然,再也不用焦虑进度了。”11月15日,城中花园小区陆女士对国网宿迁供电公司的服务赞不绝口。
为高效响应日益增长的充电设施建设需求,破解传统沟通模式下信息传递滞后、问题协调链条冗长等难题,宿迁供电公司创新推出“充电桩项目专属微信群”服务模式,为每个项目建立“点对点”即时沟通平台,打造充电桩指尖直通车。
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微信群”“关键节点必推送”“问题响应不过夜”要求,通过数字化手段将供电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缩短为“指尖零距离”,用透明沟通消除信息壁垒,让客户对项目进展“心中有数”,有效消除“等待焦虑”,确保服务全程透明、响应零时差、问题解决精准高效。
今年以来,该公司已建立并解散了约8500个微信群,这些消失的微信群正是该公司用心织就的服务网络,上半年全市反映充电桩建设诉求的投诉意见工单同比下降20%。
这一系列前瞻性的规划建设和高效服务,不仅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更确保了“用得好、管得住、快接电”。在推进充电桩建设的同时,该公司同步对小区的供电线路进行安全“体检”和升级,联合消防部门开展安全检查,为居民的安全充电上了“双保险”。
从“车等电”到“电等车”的蝶变,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一次重要升级,更是供电公司心系民生、主动作为的生动写照。通过系统性解决老旧小区的充电难题,国网宿迁供电公司为保障居民的绿色出行权益、推动城市能源服务现代化提供了基层经验,让更多的新能源车主能够安心享受便捷、经济的绿色出行新生活。(郭盼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