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4日宿迁讯 入秋以来,泗洪县遭遇连续阴雨天气,部分乡镇玉米、水稻等秋粮作物出现倒伏、渍涝,部分地块因湿度过高引发霉变等灾情。泗洪金融监管支局坚持“早介入、快响应、实举措、优服务”,推动保险机构将理赔服务嵌入秋粮抢收、定损环节,用金融力量为受灾农户撑起“防护伞”。
科技防险前置,构建多维联动的预警体系
“前一天刚收到保险公司发的大风预警和防灾提示,第二天就组织工人给玉米架了支撑杆,虽然还是倒了一小片,但大部分都保住了!”辖区玉米种植大户张军说。
面对秋粮生长关键期的气象风险,该局跳出“灾后理赔”传统思维,坚持以科技为纽带,把监测、预警放在防灾工作的首要环节。推动辖区3家主力财险机构与县气象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时获取辖区降水、风力等气象数据,及时向农户推送降雨预警信息及防灾提示,提前指导农户开展沟渠清淤、作物培土等防灾措施。
为强化实地防控能力,该局还引导保险机构在重点产粮乡镇设立“农险防灾物资储备点”,组建由农险专员、村委会人员构成的“防灾应急分队”,并配备无人机负责受灾前的风险巡查,有效降低灾害影响。
预赔机制先行,打通“资金直达”快速通道
“之前报个保险又费事儿、到账还慢,现在方便多了!我们自己用保险小程序上传受灾照片和身份证照片就能报案。赔款隔日就到账了,正好用来买新的种子和化肥,一点不耽误种冬麦!”沙庄村一位农户看着到账短信感慨道。该局聚焦“资金快到账、农户早复产”,多次召开调度会,让理赔资金成为农户抢收复产的“及时雨”。
畅通大灾理赔绿色通道,简化单证要求,优先处理受灾赔案,对于损失严重、重建资金需求急迫的农户,在定损金额确定前,可根据初步估损情况启动“预赔”机制,提前支付部分赔款,帮助农户恢复生产。协调辖区农商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通“理赔资金绿色通道”,保险机构审核通过后,赔款直接划入农户账户,无需到网点办理。截至目前,辖区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预估理赔3636余万元,已决赔付899余万元。
精准服务定损,打造“专业+贴心”理赔样板
“无人机定损,真是头一回见!”郭庙村农户冯家富对今年的定损服务竖起大拇指。为了让理赔既有“速度”更有“温度”,在泗洪金融监管支局的推动下,保险公司使用无人机开展航拍查勘,大大提高了查勘效率和精准度。截至目前,累计投入无人机31架,开展航拍查勘267架次,覆盖受灾农田23.6万亩。
人保财险泗洪支公司还组建了联合定损专班,聘请农技专家,成立专项定损小组,已陆续开展三轮预查勘工作。针对积水地块、霉变穗发芽地块等复杂情况,逐地块实地核查,并结合作物品种、生长期、受灾时长等关键信息,建立定损判定清单,避免因成因模糊导致定损争议。
太保财险泗洪支公司组织15人次查勘人员携带智能定损终端深入田间地头,结合作物倒伏程度、籽粒饱满度等实际情况,现场确定损失比例,农户签字确认后即可上传系统,实现“查勘即定损”。
加强宣传引导,搭建“全流程”政策解读平台
“村里大喇叭天天播理赔政策,微信群里还有流程图,就算不会用智能手机,村委会也会有人上门帮忙报案,一点不用愁!”辖区留守老人李大爷说。
为及时有效保障农户权益,该局指导保险机构开展“秋粮理赔政策进乡村”活动。在各乡镇理赔服务点设立“政策咨询台”,现场受理农户咨询和理赔异议。不仅通过村务公开栏、微信群等渠道广泛宣传秋粮保险理赔指南,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政策宣讲,让农户清晰知晓“损失多少、能赔多少”,手把手指导农户通过微信公众号报案、查询理赔进度。(陈丽媛 郝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