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三种”精神,绘就发展画卷⑩宿豫:三十载栉风沐雨,构建绿色宜居幸福高地
2025-10-27 15:49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10月27日宿迁讯 三十年砥砺奋进,三十年春华秋实。

缓缓打开时光的卷轴,光刻机投向1996年夏日,那一年,地级宿迁市成立,以大运河为界,分成了河东的宿豫、河西的宿城。从此开启了“竞相发展,隔河守望”的日子。

运河的东岸到处是袅袅炊烟下低矮的房舍,原野中满目的阡陌留给宿豫人最初的印记。

晨曦微露,春潮拍岸!居河之东的宿豫人看着川流不息的运河水,心中激发奋勇赶超的决心。在一张白纸上书写华章、对于宿豫人来说这不是第一次敢叫日月换新天!

曾记否?50年代始的“旱改水”,从“洪水走廊”的贫瘠土地,到“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良田沃土,宿豫人以战天斗地、开拓创新的魄力劈开前路,“旱改水”攻坚克难的精神,激发一代代宿豫人奋进力量!

三十载栉风沐雨、三十载风雨兼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您看,如今的宿豫区,宿连高速、省道346等一大批交通干线公路建成通车,为数字物流、跨境电商提供了高效陆路通道,目前正在推进的宿连航道、潍宿高铁将进一步打通水运与铁路动脉。

您看,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一栋栋楼宇整齐分布。这里,从昔日荒芜草地到如今高楼林立,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精彩跃迁。

您看,宿豫区坚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形成“3+3+X”产业体系,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7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开票销售均突破600亿元,分别占全市的11.5%、10.6%。工业强区、产业兴区的步伐愈发坚实有力。

如今走进宿豫区,主次干道上随处可见的交通灯精致美观,牡丹江河畔岸边绿植错落成景,江山大道“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绿廊令人眼前一亮……行走在宿豫区的大街小巷,处处都能感受到这座现代化城市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围绕城市内涵提升,宿豫区打造了中运河风光带、西楚大道、千鸟园广场等一批高品质园林工程,截至目前,中心城区绿化面积达1155公顷,城市绿地率由建区前的15.20%提升到42.6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8平方米、较2020年增加5.8平方米,有效提升市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在以“绿色”扮靓城市“颜值”的同时,宿豫区着力提升居民“家门口”的幸福感,系统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十四五”以来,共完成25个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棚改项目12个、累计改造面积达120万平方米,配套实施外立面修缮、道路提升、景观绿化、雨污水管网提升等项目,新增机动车位和非机动车棚等便民设施,为居民营造更宜居、更便利的生活环境。

每日清晨,宿豫区玉泉山路学校内书声琅琅。“以前孩子上小学,学校离家远,刮风下雨接送特别费劲。现在玉泉山路学校建好了,从家到学校就过一条林荫道,省时又省力。”家住宿豫区玉泉山路学校附近的市民王先生笑着说。

宿豫区玉泉山路学校总投资达2.81亿元,于2022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它的落地让群众“家门口上好学”的心愿照进现实。近年来,宿豫区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通过扩大教育资源增量、优化学校布局、提升办学质量等举措,在资源配置、师资培养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着力满足群众“上好学”的期盼。​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宿豫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科学布局学校建设,在城区新建中小学8所、幼儿园9所,新增学位1.8万个,切实满足群众“学有优校、学有优教”的需求。一系列教育建设项目的落地,让更多家庭享受到教育发展的红利,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宿豫区精心打造“1+N”托育体系(“1”即区级托育指导中心,“N”包含独立托育机构、托幼一体化幼儿园、社区托育点等17家托育服务主体),并建成运营全市首家公建公营普惠性托育园,有效缓解家庭“托育难”问题。

不止于教育,宿豫区在就业、养老、医疗等领域下足功夫,持续补齐民生短板、做实民生福祉,让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宿豫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任务繁重,意义重大。宿豫区始终满怀奋进信心、保持实干姿态,以宿北大战的牺牲奉献精神、焦裕禄同志的先进榜样精神、“旱改水”的攻坚克难精神为精神指引,加快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在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宿迁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贡献力量。(钱进)

标签:
责编:薛惠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