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30日宿迁讯 仲秋时节,泗洪县归仁镇稻田翻涌金浪。收割机穿梭间,稻米沿着“科技育种—订单种植—加工融合”全产业链,完成从“田间粮”到“桌上品”的蜕变,让这座传统粮区成为乡村振兴的“活力样板”。
播“智”种:科技赋能筑牢产业根基
作为苏北粮食主产区,归仁镇曾受“靠天吃饭”制约。如今,稻种入土前,农业专家携土壤检测仪踏田,结合气候大数据选“定制款”品种。
“以前选种凭老经验,现在有科学指导,种子下地心里有底!”墩伦村种植户邱大哥说。幼苗破土后,智能灌溉系统依土壤湿度传感器调水量,无人机每周巡航监测病虫害并预警。
目前,稻米亩均产量较传统种植显著提升,优质品率大幅提高,既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也夯实全产业链“第一车间”根基。

筑“链”仓:订单农业串起产销闭环
在归仁镇稻米优质品率全面提升后,当地粮油企业却面临原料不稳、产销断层问题。“以前原料品质参差,生产计划总受影响,农户也愁优质粮卖不上价。现在订单政策一来,优质粮源稳了,企业和农户都踏实了。”中驿粮油负责人许郑郑说。
归仁镇推出“政府+企业+农户”订单模式,组建“金粮仓”专班,以“周会商、月调度”解用地、用水堵点。整合资金升级农业基础设施,设立风险补偿基金补贴保费,实现农业保险全覆盖。生产端将农户纳入溯源系统,收获前抽检发“品质通行证”。
“保底收购+溢价分红”让农户去年人均增收明显增加,为企业稳定供应充足的优质原料,实现从“种得好”到“卖得好”的跨越。

赋“新”能:精深加工激活非遗价值
归仁镇粮油产业曾困于“粗加工、低附加值”,企业销路窄、农户增收难。“咱镇有好粮,却没把‘粮’的价值挖透,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得打破‘种粮卖粮、碾米卖米’的老路子,用全产业链思维把‘一粒米’做长做精!”归仁镇党委书记王永跃说。
归仁镇以“链动农业升级”为使命,建立“订单种植—精深加工—渠道共享”模式,联合7个村(社区)推行绿色订单农业,推动粒粒香米业升级全自动化流水线、中驿粮油深挖非遗开发小豆饼、土鸡蛋煎卷等10余款休闲食品,对接知名电商平台拓销路。
目前,全产业链年产值达3亿元,带动100余人就业,日益成熟的“1+4”循环体系年消耗碎米2800吨、面粉3600吨,形成“企业、集体、群众”三赢局面。

如今的归仁,稻田育粮、车间增效、直播间连市场,既是稻米的价值跃升,更是“小产业撬动大共富”的典范。未来,归仁镇将继续以“稻”为媒、以“链”为桥,深耕科技赋能与三产融合,让“一粒米‘链’起振兴路”的故事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张思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