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29日宿迁讯 金秋时节,漫步在宿迁市宿豫城区,满目苍翠、花香袭人;骑行在牡丹江河畔,花红柳绿的河道风景,让你切身感受到绿色宜居幸福感,行走在街头巷尾,垃圾分类投放点整洁有序,引领绿色生活新风尚……这一幕幕,是这座城市绿色蝶变的生动写照。
建设水润之城样板区,打造绿色宜居幸福高地,宿豫区以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为抓手,持续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让群众在现代化城市中尽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昨日的老宿迁,今日的新宿豫。宿豫加快治水步伐,续写着“旱改水”的恢宏史篇。
如今的宿豫,河清水美,碧带萦绕。在新时代里,宿豫以水美宿豫、构建幸福家园为目标,守护河湖生态健康,让人水和谐的水美宿豫成为全区人民的幸福家园,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治水兴水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
“这些年六塘河的变化可真不小,水清岸绿的,生态也非常好。”摄影爱好者曹先生说。
对宿豫人民来说,六塘河流淌着童年的记忆,是宿豫人民的“母亲河”。这些年,宿豫区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切实推进六塘河绿廊建设等工作,不断筑牢幸福河湖的“生态堤”。截至目前,六塘河绿廊建设累计投资419.08万元,清理岸坡耕种6万多平方米,补植各类苗木4.21万株,绿色生态空间全面拓展,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水质稳定达标。
六塘河宿豫段先后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省级生态清洁小流域,并顺利入选省级幸福河湖名录。
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美好蓝图,在宿豫人民汗水与坚持中一寸寸变成了现实。
得益于“旱改水”的实践,田畴展现了美丽画卷,城乡焕发了蓬勃生机。宿豫区坚定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广袤田野连年丰收;开展承包地细碎化整治工作,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生产力解放;全力推进配套强、产值高的新时代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变“良”田。全区涉农主体、村集体、小农户等群体的获得感逐年增加。
以人民为中心,打造有“温度”的城市,是宿豫区城市建设的不懈追求。近年来,以园林绿化建设为切入点,不断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先后打造了中运河风光带、西楚大道、洪泽湖东路、樱花园、书香园、千鸟园广场、运河体育公园等一批批高品质园林工程。中心城区绿化面积达1155公顷,城市绿地率由15.20%提升到42.68%。园林绿化建设,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也提升了市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家住卧龙湾小区的退休老师王天阳说:“我家靠近中运河风光带,我们每天都生活在鸟语花香中,感觉非常幸福。我家的东边又新建了运河体育公园、顺河集遗址公园,让我们在漫步休闲间,又多了几分惬意和从容。”
家住在洪泽湖东路南侧锦华名园的李琼说:“以前,每遇大雨,洪泽湖东路会积水,洪泽湖东路在改造后,大雨后半小时积水消退,中雨基本无积水,沿途打造的‘秀美水岸、碧波楼影、生态林弯’路景,在雨中观赏,更是别有风韵。”
除此之外,今年以来,宿豫区还将加快推进7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逐步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围绕放大“学在宿豫”“健康宿豫”品牌效应,全面深化合作办学、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布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扎实推进中医强区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就好医”……
生态环境“美”起来,城市名片“亮”出来。来宿豫闻得见花香、听得见鸟鸣、看得见诗和远方。(钱进 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