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26日宿迁讯 近年来,沭阳高度重视淮海戏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在人才培养、阵地建设、艺术创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开创淮海戏事业发展新局面。

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借船出海、借梯登高,与高校建立艺术交流合作机制,与省淮海剧团签订帮带协议,定期邀请“梅花奖”得主许亚玲、“白玉兰奖”得主吴玲等名角来沭培训指导,举办名师收徒仪式,培养本土“台柱子”。全县现有淮海戏专业表演团体1个、民间淮海戏团体46个、淮海戏演员1000余人,形成了“淮海戏队伍遍布城乡、淮海戏演唱每天不断”的生动局面。

聚焦载体平台打造。全面加强淮海戏传承发展的组织化程度,成立沭阳县淮海戏研究会、沭阳县地方戏研究与发展中心,投入1000余万元建设淮海戏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馆、青少年广场等城市人气“打卡点”,组织开展“淮海戏艺术展演月”“淮海戏大家唱”“花乡歌会”“社区文化节”等品牌文化活动,平均每年开展演出活动200余场次、惠及群众超80万人次。

聚焦精品剧目创排。围绕接地气、聚人气导向,邀请专家从唱腔、表演、舞美等方面,对《皮秀英四告》等经典剧目进行打磨提升。结合花木之乡、创业文化等县域特色,创排精品剧目,多部作品获省、市大奖,《月牙楼》《胖婶当官》获评“五个一工程”奖,大型淮海戏《桃红柳绿又一春》在2024年中国—东盟(南宁)戏曲周获“朱槿花·优秀剧目”奖,极大提升了淮海戏的品牌力、影响力、传播力。(祁薛文 桑姗)